随笔:佛国与战国

作者: 谷意 | 来源:发表于2021-01-12 20:00 被阅读0次

    公元前323年6月,所向披靡的亚历山大帝在巴比伦驾崩后,对南亚次大陆的希腊化戛然而止,印度开始进入孔雀王朝统治。公元前261年,为完成统一大业,阿育王派兵进攻并占领地处现孟加拉湾的羯陵伽国。阿育王面对战争中生灵遭受的涂炭,内心懊悔不已。他陷入深深的自责,随后将羯陵伽国的惨状与自己无尽的悔恨记录在石柱上,得出结论:真正的征服是虔诚的征服!

    公元前261年,阿育王皈依佛教,以王朝的物质资源、行政力量大力扶持佛教事业,并以国王加僧侣的身份为臣民树立榜样,致力于构建一个人间正法佛国,即:借己之力净化自我,只有自己可以实现救赎,只有自己,别无他人,凡事须亲身实行,佛祖只指明方向!从此,信众散发铺地,圣洁佛印,修今生求来世!

    公元前260年,秦国名将白起在长平包围赵括率领的赵国军队。赵括被围困四十余日,被迫率众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杀。四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军,为削弱赵国军力,除将老弱者二百四十人放归外,其余赵军降卒被全部坑杀,场面极其惨烈,用累累白骨演绎范雎对秦昭王建议:王不如远交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则王之尺也!公元前221年,秦攻破齐国,齐王亡,秦以十多年时间,消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从此,国家制土分民,建立起五口百亩之家的以个体家庭为核心的小农经济,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代又一代地在未知生焉知死中繁衍生息……

    尼采说过,人类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不是一个目标,人类的可爱之处在于他是过渡、是没落。如果战国的战争只是手段,那么佛国的虔诚就是目标吗?可是几千年过去了,我们人类不还依然行走在目标的旅途上呢?

    我想起尼采在《查拉图斯特如是说》所鼓吹的观点,大自然不喜欢平等,它喜欢个体间、阶级间、物种间的差异,生命便是一种剥削,它终究都将依赖别的生命而生存,大鱼吃小鱼,这就是事情的全部真相!生命如此短促,彼岸依然遥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佛国与战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ie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