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四十集 再造统一

第四十集 再造统一

作者: 言之以文 | 来源:发表于2019-12-27 17:23 被阅读0次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这首曲子名叫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称作亡国之音,这是南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后主与嫔妃们的唱和之作,陈后主不理朝政日日夜夜沉湎声色。不久陈后主的江山,就如那花期短暂的后庭花一般凋零破碎了。此前的三百多年,类似的亡国之音一直在南北大地上吟唱,这是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在北方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前,期间五胡十六国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短的只存在过八年。在南方,朝代更迭也同样频繁。滚滚常见水,目睹着这些割据政权的兴亡离合和人民的深重苦难。南北朝后期的长江不仅成为割据政权的断裂带,更成为中华民族难以愈合的伤痕。然而,统一是历史的趋势是政治的需要经济的要求文化的向往人民的渴望。但此时的南朝由于政治腐朽昏庸无心统一,北朝则受游牧民族的牵制无力统一,山河分裂天下犹如一盘乱棋。那么,如何破解这个三百多年来无法解开的困局呢?破解这个困局的棋子没有落在南朝的政治中心建康,也没有落在北魏的政治中心洛阳,而是落在了一片荒凉苦寒之地。

           位于大青山北麓的土城梁村,距离呼和浩特市西北25公里。往北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再往北是荒凉寂寥的大漠,谁能想到一小段静默的黄土梁所怀抱的曾经是北魏的军事要塞武川镇。后人感叹武川镇乃王气所聚,在这个区区弹丸之地先后走出了北周、隋、唐三朝皇室,左右了中国近三百多年的历史。

           公元398年,北魏占领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区,这个由游牧民族拓跋鲜卑建立的政权将国都迁至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为了抵抗北部游牧民族柔然的攻击,拱卫平城,北魏在长城沿线设立了一系列军镇,其中,有六个最为重要。除了武川镇外,另外五个分别是沃野、怀朔、抚冥、柔玄、怀荒,这就是著名的北方六镇。北魏抵抗柔然的军事主力集中在北方六镇,六镇军将多由拓跋氏贵戚贤臣充任,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虽然远离政治核心,却不影响仕途,常被特别提拔。因此,当时人物忻慕为之。然而,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至洛阳后,北方六镇的地位一落千丈,镇守边疆的勇士们逐渐被遗忘成为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弃儿。空间的距离扩大了政治身份的差距,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便为清途所隔。流连于繁华富庶的中原,谁会想到那荒凉苦寒的边塞,六镇的军将,不但失去了往日的荣耀,镇兵镇民们甚至被归入了贱民的行列。

            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牢固的家族关系再加上积聚已久的怨气,使北方六镇这片重要的卫戍之地逐渐演变为北魏最不安定的地区。公元524年三月,因沃野镇辖下的一个高阙戍戍主对下属苛刻,镇民破六韩拔陵聚众起义杀戍主,很快占领了沃野镇,揭开了六镇大起义的序幕。很快战火席卷了北方六镇,六镇军人集团乘势起兵,经过一系列的军阀混战之后,来自怀朔镇的高欢和来自武川镇的宇文泰主宰了北魏王朝的命运,这两位并世枭雄最终将北魏分割为东魏和西魏两个相互对峙的政权。北魏的分裂削弱了北方的力量,再加上塞外新兴的突厥,不作为的南朝,中国陷入更为混乱的政治割据中,国家统一的前途更加渺茫。历史在黑暗中继续蜗行摸索,它在呼唤一个强势人物,一个真正能够统一天下的君主。

            公元541年七月的一个深夜,一声响亮的啼哭在西魏冯翊城中响起,同洲刺史杨忠的夫人吕氏在这里诞下了一个健壮的婴儿,他就是后来的隋文帝杨坚。就在这天晚上,一个名叫智仙的尼姑特地从山西渡过黄河星夜兼程来到同州求见杨坚的父亲杨忠,她告诉杨忠此儿大有来历,不可养于俗人之家。杨忠相信了这个素昧平生的尼姑决定把自家宅院辟为尼寺,将儿子交给智仙抚育。

            由于杨忠常年跟随宇文泰征战在外,杨坚的青少年时期大多是与智仙一起度过的,智仙还给杨坚取了一个非常佛教化的小名,那罗延,意为金刚力士。历史已经无从探究智仙的具体来历,但他却对杨坚的一生影响巨大,将杨坚真正历练成为一个勇猛精进刚毅沉着的金刚力士。一代枭雄宇文泰曾夸赞杨坚,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

            (专家)杨坚家族一直是坚守武川镇的武将,到了父亲杨忠这一辈,家族开始兴盛起来。杨忠身材魁梧,武艺绝伦,见识深远,军功卓著,被封为隋国公。这样是杨坚建国后定国号为隋的原因。

           由于杨忠常年随宇文泰征战在外,杨坚的青少年时期大多是与智仙一起度过的,并为他起了一个非常佛教化的小名——那罗延,意为金刚力士。而杨坚也正如智仙所望,成长为勇猛精进,刚毅沉着的少年。就连宇文泰也夸杨坚:“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

            在杨坚的成长岁月里,西魏和东魏的战争一直没有间断,大规模的战役就有五次,在一系列的拉锯战中战争的天平逐渐倒向西魏,事实上在于东魏高欢集团对峙之初,局促关中一隅的西魏宇文泰集团并没有多少优势可言,尤其是武力上根本就不具备与高欢相抗衡的能力,因为经过六镇起义洗礼的鲜卑武装有二十多万都归入了高欢的麾下,而宇文泰所统领的军队不过区区一万人。由于宇文泰武川军人集团的实力较弱,特别是其中鲜卑军队数量很少,要稳定关中地区的政治秩序并与高欢集团相抗衡,他们就必须依靠关中本地的汉人豪强。为了将此前互不统属的军队与乡兵进行整编,从公元543年开始宇文泰开始着手军制改革,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一些汉人豪族相继率领乡兵归附宇文泰。到了公元550年,宇文泰终于完成了府兵制的建设,将此前一盘散沙的地方武装打造成一个组织严密的系统。

           在西魏府兵制的顶端是八位柱国大将军,除了宇文泰本人与西魏宗室元欣之外,还有六位即李虎、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在八柱国之下还设有十二大将军,他们都是府兵制下最重要的领兵大将。杨坚的父亲杨忠,就身居十二大将军之列,正是借助府兵制西魏军队的战斗力逐渐增强,不仅可以与东魏抗衡而且在双方战略态势上日益占据优势。

            成年后的杨坚跟随父亲加入到征战的行列中,此时高欢和宇文泰早已不在人世,他们的儿子高洋和宇文觉也已经先后废掉了东魏和西魏的皇帝,建立了北齐和北周两个国家,但相互之间的战争依然在继续。特殊的成长经历使杨坚很快在战争中崭露头角,先后被北周皇帝授予车骑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展现出超强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王者之气。杨坚出众的才华得到了势力更大的独孤家族的赏识,这促成了一次重要的政治联姻,父亲杨忠为他迎娶了独孤家族的第七个女儿。杨坚的岳父独孤信出身鲜卑望族是西魏的开国元勋,位居府兵制顶端八大柱国之一。

            无论是在北周还是在之前的西魏,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的联姻非常普遍,这得益于宇文泰的治国之策。割据关陇一隅的宇文泰兵力财力不及东魏的高欢,文化上不如江南萧氏,因此必须寻找一个全新的政策,那就是在精神文化层面将不同民族融合,这是宇文泰在府兵制之外又一次改革。宇文泰用儒家经典周礼来改造中央官制,使汉族豪强与士人归心,同时给一些汉族军将赐予鲜卑姓氏,以达到杂糅胡汉的目的,杨坚家族就被赐为普六茹氏。这样,一个胡汉势力相结合的政治同盟关陇集团登上了历来是舞台。通过政治联姻加上能征善战,杨坚迅速进入关陇集团的核心。

           关陇集团的出现是北朝民族融合的最后一环,在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历程中,民族政策的好坏与民族融合程度的高低始终考验着政治家的智慧,是王朝兴衰的重要杠杆。与宇文泰实行的民族融合政策不同,东魏高欢有着非常强烈的鲜卑化倾向。强大的鲜卑军队是高欢集团赖以生存的根基,无论是东魏还是之后的北齐,都在通过许多措施来确保他们的利益。高欢经常使用鲜卑话号令三军,鲜卑官员也普遍轻视中原士族,在朝堂议事时甚至以狗汉呼之。在民间鲜卑人欺凌汉人同样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不仅激化了民族矛盾也使北齐朝政迅速走向腐化。

            公元577年初,北周和北齐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此时,决定战争胜负的天平已经完全倒向了北周。很快,北周灭掉了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实现了从天下三分到南北的隔江对峙,在统一天下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这一年,杨坚三十六岁,因为战功卓著被晋升为上柱国,更为重要的是,杨坚再一次得益于政治联姻。此前,他十三岁的大女儿杨丽华被周武帝选为太子妃。北周统一北方后的第二年,武帝病逝,宣帝即位,杨丽华成为皇后,杨坚也随之被晋升为大司马,距离最高权力宝座越来越近。

            历代帝王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著名画作,从中不难感受到杨坚深沉严毅的王者气质。然而,更是过于高的荣耀和霸气外露的外表将杨坚推向了最危险的境地。

           为了化解周宣帝对他的猜疑与忌惮,杨坚请求外调为扬州,今安徽寿县总管,暂时远离政治中心。此前杨坚就曾先后担任过隋州刺史、定州总管和亳州总管,深知北周存在的流民问题、官制腐败问题、州郡县多重管理的混乱问题同样会毁掉这个国家。这让杨坚对最高权力充满了渴望,他想改变这一切,但目前他需要在隐忍中等待。

           公元580年五月,已在上一年退位的周宣帝暴病身亡,撇下了年仅八岁的静帝,北周的王气黯然而收,作为静帝的外祖父已晋爵为隋王的杨坚距最高权力宝座只有一步之遥了。此时的杨坚,完全不必再收敛他的王者霸气,为了防止北周宗室势力发动兵变,他先后将五位亲王召回长安处死,这使那些手握重兵的地方实力派深感不安。

            公元580年六月,宇文泰的外甥坐镇山东的大将尉迟迥在相州誓师声讨杨坚,陨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很快起兵响应,一时之间三方兵乱半天之下汹汹鼎沸。杨坚无法容忍统一的北方重新分裂,他派遣汉族名将韦孝宽首先全力进攻最具威胁的尉迟迥,很快攻破邺城,尉迟迥自杀身亡。八月底,杨坚大军压境,陨州总管司马消难逃到陈朝,到了十月底,益州总管王谦被杀传首京师,这样,仅仅用了四个月三总管之乱就被彻底平定。

           公元581年二月,杨坚废掉了北周最后一个鲜卑皇帝静帝,从外孙手中取得了皇位,建立了由汉人执政的大隋王朝。杨坚之所以极力表明自己汉文化的正统性,因为只做一个拥有半壁江山的北方皇帝显然不是杨坚的志向,自隋朝建立伊始,他已经剑指南朝。然而,隋朝虽然取代了北周,但政治格局与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并无两样。此时中国南方由陈朝割据,北方则受到突厥的牵制,要统一天下,杨坚必须首先解除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这考验着新兴王朝的勇气和智慧。

            突厥,是北朝末期崛起于塞北草原的游牧民族,有数十万精锐骑兵,北方草原的众多部族都归附旗下。北齐北周对峙时,双方都争相拉拢突厥,每年送给突厥大量丝绸等物资,试图以此换取其帮助,突厥自然乐的坐山观虎斗。不过强大的突厥也有着无法克服的弱点,那就是内部矛盾重重,与沙钵略可汗同时并立的还有达头、突利、阿波等几位可汗,形成割据态势。对此,开皇元年581年十二月,曾经出使突厥熟知其内幕的长孙晟给杨坚上书,建议采取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分化瓦解突厥各部,事实证明,这个策略收到了奇效。

           公元583年夏,隋文帝任命卫王杨爽为行军元帅分兵八道出击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突厥战败,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剧,最终分裂为东西两部。由于东西突厥相互对峙,他们分别向隋朝示好,北朝末期的战略态势至此完全颠倒过来。

            公元584年,东突厥的沙钵略可汗终于臣服于隋朝,据说,当曾经不可一世的沙钵略可汗在长孙晟的威逼利诱下跪受杨坚诏书之后感到羞愧难当,与大臣们抱头痛哭了许久。不仅是因为颜面尽失,更让他们伤感的或许是突厥强盛时代的逝去。

            解决了北方的后顾之忧,杨坚终于可以将他的目光投向隔江而治的陈朝。据隋书记载,自隋朝建立之后,杨坚多次与文武群臣讨论平陈之策,对此他表现的尤为审慎。二百年前,前秦苻坚挥师百万大军南征,结果一战即溃,致使中原地区再次陷入各族政权的战乱之中,杨坚不想重蹈覆辙,他采纳了当朝宰相高炯较为稳妥的建议。高炯建议,在江南收获季节在江北开始集结一部分隋军作出进攻的态势虚张声势,诱使陈朝屯兵防御,这样可以耽误江南的农时,等陈军开始集结之后隋军立即卸甲收兵。这个建议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破坏江南的经济,二是麻痹陈朝为以后进攻增加了突然性。但这个建议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无法有效分解陈朝的主力军队。

            开皇六年,也就是公元586年,虢州刺史崔仲方提出了一个更为具体的战略计划,在武昌以西的长江上游大造战船多张形势,吸引陈朝注意力,将武昌以东的长江下游作为隋军的主攻方向,密谋渡江之计;如果陈军以精兵增援上游,则武昌以东的隋军即可乘虚横渡长江直取建康;如果下游的陈军按兵不动则上游的隋军可顺流直下配合下游隋军攻取建康。杨坚对这个计划大为赞赏,完全予以采纳。

         公元587年,杨坚对长江北岸的隋军进行了精致的部署,并命令大将杨素在白帝(今天的重庆奉节)建造战船,又令人将伐树造船的余材投入长江,顺流而下给陈朝施加心理压力,诱使陈朝调兵西上从而转移对下游隋军备战的注意。

           公元588年三月,隋文帝正式下诏伐陈,为了瓦解江南民心,他令人把这份檄文抄写了三十万份悄悄在江南各地分发。就在战争迫在眉睫之时,陈朝却依然是纸醉金迷歌舞升平,陈后主自以为江南为王气所在根本无须担心。大臣也说,长江天堑,自古隔绝南北,隋军难道还能飞过来吗?然而,北方的隋朝却并不这么认为,隋文帝与大臣们早已成竹在胸,北方国力的增强已经打破了南北间的均势,北方各族人民以汉化为主流的大融合又逐渐消除了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色彩,人民向往统一呼唤统一支持统一,这都是隋文帝对统一充满着信心。

           公元588年十一月初十,隋文帝杨坚亲赴距离潼关三十里的定城隆重誓师,五十万南征大军在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的统帅下,如同洪流一般兵分八路从潼关大门奔涌而出。这是自前秦王苻坚兴兵南征以来又一次大规模的统一战争正式拉开了序幕,而这一次淝水之战的风声鹤唳历史没有重演,战争进展之顺利甚至超出了隋文帝的想象。韩擒虎、贺若弼是平陈之役的两个主要角色,公元589年正月初一,贺若弼自广陵渡江很快攻占京口,韩擒虎则自采石夜渡长江,他们分南北两路对建康形成合围之势。贺若弼大军苦战两日击溃了陈军的主力,而韩擒虎则率奇兵在正月二十一日率先攻入建康城。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谁怜容足地,却羡井中蛙。千年之后,杜牧的诗句仍然使人回味不已,他形象地写出了陈朝灭亡的原因,也道出了陈朝末代皇帝的无尽悲哀。

           攻取建康之后,其他各条战线上也势如破竹,到了二月初,岭南的冼夫人率众归附隋朝。至此,陈国皆平,杨坚终于完成了再造统一的历史使命。 这是数百年来多少人所梦想的目标。无论是前秦的苻坚、北魏的孝文帝还是鲜卑英雄宇文泰、一代英主周武帝,他们都为了这个梦想的实现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这更是中华民族的夙愿,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大分裂人民对民族和睦与国家统一充满了强烈的渴望。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统一,它再次将孕育了华夏文明的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统一在一个政权下,大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是华夏文明的伟大复兴,也开启了随后而至的大唐王朝两百多年的承平之运。但版图的统一,仅仅是再造统一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岁月中等待隋文帝杨坚和大隋王朝去完成的将士更为重要的使命,他需要为这片辽阔的版图注入新的体制,从根本上消除国家分裂的因素,这无疑考验着这位杰出政治家和整个民族的勇气与智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四十集 再造统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pd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