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词课教学
>> 诗词课要求阅读主体的融入,讲求氛围的浸润,没有阅读的引导,那情味就出不来。上课可以放开,让学生发挥,但一堂课下来,必须有所积淀,必须有些“干货”可以把握。这就要画龙点睛,总结提升,凸现知识点。
>> 讲语文课特别是文学作品,阅读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或者朗读,才能更好地进入作品世界,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和想象中得到熏陶,提升审美能力。
>> 一是应当重视阅读的“第一印象”。讲诗歌课一定要非常重视阅读,只有反复阅读,才能沉浸到作品氛围中,获得自己的感受。
>> 我的第二点建议,是应当给学生提示,诗的欣赏“不宜直解”。张老师大约会同意我的建议,因为她也不止一次说到诗的“多义性”。
>> 总之几条主要的阅读经验最好都能提炼和突出出来,作为一种必要的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经典是主食,流行读物只是冰淇淋
>> 经典是主食,流行读物只是冰淇淋。总不能不吃饭只吃冰淇淋。
>> 阅读的习惯需要培养,阅读经典也需要沉得下心来,需要磨性子,是一个漫长的涵养过程。 阅读习惯是一生打底子的事情。
>> 具体来说,小学一、二年级,主要引起并逐步培养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从这时候起就学习默读,背诵优秀诗文。三、四年级的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开始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颂读诗文注意让学生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五、六年级应当养成默读的习惯,并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 从高中阶段开始我读书的方式就分为两种,一种是浏览略读,主要是由兴趣引导,快速获取信息,有时一本书就是看看前言后记,或者开头结尾部分,阅读面是很广的;另一种是精读细读,主要读经典作品。
>> 就学生而言,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最重要的途径,这可能就是终生受益的好的品味,一种可以不断完善自我人格的生活方式。
>> 但更重要的是精读与通读,量不一定要多,扎扎实实读完几本,真正有了一些自己的体验和思考,水平自然逐渐就上去了,而且也养成了扎实的学风。
>> 正处在成长过程年轻人只有尽量把持自己,不是被动的卷进流行文化,才能培养比较纯正的阅读口味和习惯,使自己保持一种真正有高尚的精神追求的良好的生活方式。
>> 必须先要有“啃书”的思想准备,克服那种浅尝辄止的毛病,才能真正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这也是一种学习习惯和毅力的培养。
>> 大量的阅读能启发心智,拓展视野,活跃思维,积累素材,同时“观千剑而识器”,逐步培养起对文字的细腻的感觉,掌握各种文体、风格的表达方式,这自然也就提升了写作能力。
>> 所谓素质培养,最重要的就是用人类最精华的智慧的成果去熏陶、感化,让人格思想得以健全发展。
提倡中学生读点传记
>> 从历史人物或者成功的人物身上学习宝贵的生活道理、人生哲学以及获取成功的途径。
>> 人都需要不断添加生活的动力,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要有偶像和楷模,有高远目标的激励。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过的:“用伟人的事迹激励我们,远胜一切的教育。”
文笔不是作文教学第一要义
>> 作文教学不是培养作家的,作家的标准不能简单套用。
>> 我们的作文教学第一要务是文通字顺,有一定的思考内涵,然后才谈得上其他。
>> 多读就不同了,它能够不断增加信息量,改变知识结构。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想象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下笔时思维更加活跃;而且阅读可以获取大量写作素材,词汇量大增,语感形成,这些都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 写作教学不必讲许多理论,主要靠大量阅读、适当模仿和不断的练习,实践性很强。
身为一名教师,您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最应该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呢?
>> 首先要喜欢语文教师这个职业,甚至当成“志业”,而不止是谋生手段;
其次,有“自己的园地”,就是有属于自己的某些专业爱好,最好能始终在“状态”中,熟悉相关研究进展,适当参与其中,有些发言权。要想提高教学水平,不能只是在经验上转圈,让自己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有专业的感觉就很重要。
第三,真正关心学生未来长远的发展,而不止是眼前的学业。
>> 好教师不但注意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同时也注重思维方式和人格的培养。
>> 所谓专业发展也是人生事业的发展,要有一点理想主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