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一个很有哲理的诗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说人生就好像住旅馆一样,声名鹊起如我苏东坡也只不过是一个满脸风尘,卑微赶路的旅行者。
苏轼都这么看轻自己,把姿态放到了最低,那我们这些比他更不如的普通人,岂不是更应该在人生这个“旅馆”中,放低自己的姿态,做一个卑微的过客呢?
我高中的一个好朋友,前几天跟我在微信上聊天。谈起自己的大学舍友,总是啼笑皆非,不知说什么好。
她们宿舍一共六个人,本来都和和气气,玩的很好。可是还没过一个星期,就很不自然的分成了两个队伍。
讲来讲去,主要是因为其中的一个浙江的小姑娘。
小姑娘长得柔柔弱弱,是那种娇小可人型,很受班里的男孩子喜欢。再加上她本身就很出色,是个天生的社交天才,因此就得到了一大帮拥趸。
小姑娘估计是个独生女,平时有什么就说什么,大大咧咧,很是外向。
可是,这样的女孩子却很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漩涡中。
这类人总喜欢把自己看得很重要,认为所有人都要把她当成世界的中心,围着她转。她可以不在乎任何人的情绪,但是他人一定要首先顾念到她的想法。
一点小小的忽视,可能都会引起她敏感的内心产生剧烈的“山崩海啸”。
有一次,朋友和室友们出去玩。六个人租了两辆车。
朋友她们先到的。等到了地方,朋友和另外两个人就去找了个奶茶店坐下等没到的三个人。可是,没想到的是那三个人到了没找到她们。于是,这个浙江小姑娘就认为朋友她们是故意不想和她们一块玩的。朋友分辨两句,没想到那个小姑娘竟然对她冷嘲热讽,百般刁难。两个人便吵了起来。
然后,六个人就分成两拨各自去玩各自的了。
因为这件事,导致宿舍之内本应和谐的环境陷入了一种很诡异的冷战。朋友和另外三个人再也没说过话。
前几天她听同学说,那个小姑娘已经将她们宿舍不和的事搞得人尽皆知了,而且放出话:“只要朋友她们不道歉,这件事就不算完。”
不过我那个朋友也不是受气出来的。自然不会先低头。本以为这事不久就过去了,等冷战一下就能缓和。
可是,总是会有那么多自以为是的人。
那个小姑娘先是找她玩得好的朋友占了我朋友她们占好的座,接着就是对她们各种抹黑。靠着出色的男人缘,这个小姑娘成功的引起了所有男生的同情安慰,并且引起了他们对朋友的反感。小姑娘还通过各种校内的公众号,服务墙,将朋友她们以一种很不好的形象挂了大概一个多星期。这让朋友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骚扰。
可是,她的苦心积虑却因为一件小事就付诸东流了。
一次集体活动,学院举办篮球比赛,我朋友也参加了。男女混合的那种。我朋友可能有点天赋,就和那帮男生拿了个奖。
大家也知道,男生之间的友谊通常就是打个球,比个赛就称兄道弟了。这个理论用在这里同样适合,那几个男生和朋友成了“好哥们”。
再过了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男生都喜欢带着朋友她们去练球了。朋友的外向豪放引起了男生的好感,并且比起那个小姑娘假装柔弱,实则心机深沉的样子更讨人喜欢。
于是,和朋友玩的男生多了,和那个小姑娘一伙的反而无影无踪了。终于在一节晚自习上,小姑娘彻底爆发了。
不仅痛斥了一个班男生的喜新厌旧,还说朋友是个心机婊。朋友反驳了几句,就没再搭理她,那些男生也没说话,不过都低着头。神态冷冷的,各自想着心事。
小姑娘叫没人理她卖力的表演,眼一红就跑了出去。最后,就再也没有男生愿意和她玩了。小姑娘成了孤家寡人。那两个和她一起的女生,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下,也分道扬镳了。
一个出色开朗的年轻女生,张扬个性,把自己看得太重,结果注定是失去所有的朋友。
就连苏轼这样的大文豪,也因为太看重自己,贬谪后给原先的酒场朋友每人写了一封求安慰的信,结果收信者因为忌惮回信的人都寥寥无几。自以为朋友很多,并且在他们心里很重要的东坡先生,这个时候才感觉到人走茶凉,树倒猢狲散,自己也没有想的那么是一位可以忘却生死的至交好友。
官复就职的苏东坡再也没有了平时的“自我中心论”,他不断放低自己的姿态,祈求自己能够在宦海沉浮中“一蓑烟雨任平生”,能够平平安安走完自己的一生。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与骄傲,但是绝对不能任其发展成骄溺。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最重要的。
就像那句话:“离了谁,地球难道就不转了?”世界就如同一个熙熙攘攘的大旅馆,我们每个人都是旅馆中的住宿者,而不是管理者。旅馆离了谁,都可以运转,但住宿者若是离了旅馆,就只能一直走在路上,至死方休。
因此,人生如逆旅,我们都应该是一个卑微的行人,小心翼翼,成为世界的“局部”,而非“中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