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浅秋文学
张幼仪:小脚女人的逆袭之路

张幼仪:小脚女人的逆袭之路

作者: 琼小浠 | 来源:发表于2021-03-22 23:17 被阅读0次

张幼仪是《人间四月天》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女子,没有之一。上学的时候,学到徐志摩的诗,老师会给我们讲他的故事,张幼仪基本是一句话带过。后来也看到很多关于徐志摩的文章,也大多是传颂林徽因和陆小曼。张幼仪就是这么一个卑微的存在,可我偏偏觉得她最有魅力。

她的人生百转千回,荡气回肠。她历经磨难,千帆过尽,却依然心有阳光,坚定从容。

她的经历让人心疼,更让人敬佩。

为了对这个传奇女子更多一点的了解,我又读了两本书,《张幼仪传》和《小脚与西服》。

《张幼仪传》,作者颜夕,文笔比较优美,但是内容却反反复复,有些杂乱无章。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小脚与西服》,是张幼仪晚年口述,由她的侄孙女张邦梅编著。文笔质朴,娓娓道来,书中写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与故事。

在民国,张幼仪虽算不上才华,也算不上风情,但她绝对是最独特的一道风景。她出生名门,生活优越,却走入了一桩错误的婚姻,卑微到了尘埃里。经历了离婚,丧子,最终寻得自我,修得一身本领,在乱世凡尘中从容蜕变,华丽转身。

她的故事,要从她的出生说起。

01 张家有女初长成

1900年,张幼仪出生于江苏省宝山县(现已划归为上海宝山区),学名张嘉玢,小名幼仪。幼,意为善良;仪,意为正直与端庄。从此,这个名字便跟随了她的一生,贤良淑德,孝顺端庄。

张家祖祖辈辈都经营着贩盐的生意,也算是巨富之家。曾祖父这一辈开始行医,在当地颇负盛名。祖父是清廷高官,曾在四川担任过十几年的知县,后辞职回到老家。父辈又重新开始学医,张幼仪父亲也是十里八乡受人爱戴的医生。

张家共有八子四女,张幼仪排行第八,为家中次女,在家里被人称作二小姐,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

遗憾的是,她生长在一个男尊女卑的年代,母亲常常跟人说,她只有八个孩子,因为只有男孩子才算数,女孩子终究要嫁人,算外人。

幼仪三岁那年,母亲准备给她裹小脚,他们认为,一双完美的小脚才可以嫁个好夫婿。庆幸的是,二哥心疼妹妹,忍受不了她惨痛的嚎叫,又深受新思潮的影响,觉得女孩子不必裹足,才及时制止了母亲。所以张幼仪其实是没有裹脚的,只不过后来的丈夫徐志摩嫌弃她思想守旧,仍称她为思想上的小脚女人。

再后来,幼仪七岁 ,因为家庭内部不和,父亲带着一家人搬离了原来的大家族,断了经济来源,全家上下十几口人靠着父亲行医维持生计。

张家父母都深受封建旧思想的浸染,认为女孩子不必读书。加上家中兄弟众多,父亲自是把所有的金钱都投入到儿子的教育和前途上。

幼仪十二岁那年,她在申报上看到了很便宜的女子师范学校,几番央求下,父亲才勉强允许她去就读。只可惜,还没毕业,便早早被强迫退学结婚。

而她的哥哥们因为受过良好教育,又积极上进,最终都不负家族期望,事业有成。其中以她的二哥和四哥最为有名。

二哥张嘉森,即张君劢,是有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民社党创立者,在政治道路上混得风生水起。

四哥张嘉璈,即张公权,是著名的银行家和实业家,年仅28岁就出任了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后陆续被提升为总行副总裁,中国银行总经理。

在幼仪后来的人生中,她的哥哥们也都以自己的方式给与她很多关怀和帮助。

02 错误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

十五岁结婚,现在来看,这样的年纪似乎太早了点。

之所以早早结婚,还是源于家庭的关系。

父亲带着家人搬离原家族之后,度过了几年拮据的生活,而家里那么多孩子前途未定,那么多人等着用钱,母亲就想到早点为女儿们筹备婚事。

母亲请来算命婆为大女儿算命,也就是幼仪的大姐。算命婆说她必须得等到二十五岁才能出嫁,否则丈夫会早死。母亲只好作罢。

就这样,幼仪的婚事被提前提上了日程,即将成为张家第一个出嫁的女儿。

那年,她才十岁。

几年后,幼仪十三岁,从学校放假回家,爸爸妈妈交给她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戴着圆圆的金丝边眼镜,那个人就是徐志摩,幼仪要嫁的人。

徐志摩是四哥张嘉璈介绍的,当时他因公务到杭州视察学校,对一个学生的作文印象深刻。打听之后,得知他是当地一个有钱人家的独生子,当即就决定促成这门亲事。四哥此时已经颇有声望,徐家听闻之后欣然应允。

看到照片时,幼仪并没有任何意见。多年以后,她才从徐家的佣人口中得知,徐志摩第一次见她的照片,只嫌弃的说了一句“乡下土包子”。

或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未曾谋面的人,却要成为最亲密的人。即便徐志摩接受了新思想,却依然不敢反抗传统,更别提张幼仪了。

正式订婚前,张母又找来算命婆,为幼仪和徐志摩合八字。徐志摩1896年属猴,幼仪1900年属鼠,算命婆说他们八字相克,不匹配。

但张母急于嫁出一个女儿,于是算命婆直接把幼仪的生肖从鼠改成狗,生年也从1900改成1898,然后宣布这门亲事是天作之合,并把这个消息送到了徐家。

就这样,张幼仪又一次阴差阳错地,走进了命运的漩涡里。只是此时的她自己,还不知道等待她的是什么。

如果不是因为大姐不能出嫁,或许幼仪不会这么早结婚。如果没有更改属相和生辰,或许幼仪也不会嫁给徐志摩。

但是,人生没有如果。

错误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注定是不会幸福的。

03 不幸的婚姻,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幼仪与志摩的婚礼在订婚后的一年半举行。

此时,四哥张嘉璈因为才学能力出众,早已声名在外,张家也因此恢复了往日的荣光与富足。徐家也是当地有名的富商,所以婚礼办得风光至极,前来观礼者无数。

或许在所有看客眼里,这都是一桩门当户对,好上加好的家族联姻。

然而现实是,婚礼办得有多风光,婚后就有多凄惨。

婚前的幼仪或许还抱有期待,这个从未谋面的男子会喜欢她吗?他见过她的照片,应该是喜欢的吧,要不然怎么会答应这门婚事呢。

现实很快就给了她冰冷的一记耳光,刚到徐家的时候,她很慌张,很忐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丈夫厌恶她,嫌弃她思想守旧,没受过教育,不愿跟她说话。下人嫌弃她不够传统,不会干活。

在徐志摩心里,幼仪就是那个裹了小脚的旧时代女人,只不过她裹住的是思想。

徐家住在浙江海宁县(现海宁市)硖石镇,是一个很传统的小镇。幼仪因为有着一双新时代的大脚,而引来了不少非议。她不能上街闲逛,不能常回娘家,因为也会被人议论成与婆婆相处不好,脾气大。

她夹杂在新旧时代的夹缝里,进退两难,举步维艰。

即便如此,她也从不抱怨,尽心侍奉公婆,料理家务。因为妈妈告诉过她,嫁到徐家后要遵守妇道,绝不可以说“不”,只能说“是”。

刚结婚几个星期,徐志摩就离家求学。偶尔放假回家,除了遵从父母的意愿履行传宗接代的义务,其它时间依然当她是透明人。

婚后第三年,他们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取名徐积锴,小名阿欢。徐志摩抱着儿子特别高兴,但从始至终也没看过幼仪一眼,似乎忘了她是那个十月怀胎的孩子的妈。徐家父母也特别高兴,完成了子嗣传承,这下再也没有理由阻止徐志摩出国留学了。

徐志摩就像挣断了线的风筝,从此海阔天空,越飞越远,他们的婚姻也随之摇摇欲坠。

04 中国第一宗西式离婚

出国几年,徐志摩从美国辗转到英国,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就读。他活得随性,自在,似乎全然忘记了家里的妻儿。为了提醒他对家庭的责任,徐家父母决定将幼仪送到英国陪读。

在奔赴英国的长途跋涉中,幼仪期待又忐忑。为了等待这一天,她在家里提前读了一年的书,希望丈夫能看到她的改变。她也希望,异国他乡的二人世界,能让他们有更多了解彼此的机会。

她的希望终是一场空,徐志摩就是不喜欢她,跟任何环境无关。她哪里知道,此时的徐志摩早已疯狂地爱上了林徽因。她的到来,阻碍了他追求爱情的脚步,他对她更加厌恶了。

后来,徐志摩在狄更生的引荐下进入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就读,他们就搬到了一个叫沙士顿的小镇。那里距离市区很远,他们又缺钱用,幼仪只好每天精打细算地料理家务,一日三餐,像个佣人一样。

她逐渐意识到了徐志摩有新的女朋友这个事实,可是她却怀孕了。犹豫了几天之后,她终于向丈夫说明了此事,得到的回应确是:“把孩子打掉。”

她哪里经历过这种,还来不及伤心,害怕就脱口而出:“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了。”

丈夫冷冰冰的答道:“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她是多么的愚蠢又可怜,即便丈夫已经待她如此无情,那深深刻在骨子里的三从四德,却依然教她要忍耐,要顺从。她甚至想过尊重丈夫的决定,去打掉这个孩子。

直到有一天,丈夫故意带回来一个女孩子,她以为是要娶回来的小老婆。女孩裹了脚,却穿着西服,打扮得洋里洋气,一起在家里吃饭,饭后丈夫问她的看法。

她几乎是脱口而出:“这个,她看起来很好,可是小脚和西服不搭调。”

丈夫似乎也早就料到了她的回答,突然提高嗓门尖叫道:“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

一瞬间的恐惧和惊讶迫使她逃离了,不管是打胎,还是娶小老婆,她都做好了接受的准备。但离婚,她没想过,旧时代离婚等于休妻,她没犯过“七出”中的任何一条。这无异于要她去死。

或许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彼此,冷战了一个星期后,徐志摩突然就消失了,不再回家了。

肚子慢慢大起来,异国他乡,孤立无援,她想过带着孩子一起离开这个世界。后来她记起《孝经》上的第一个孝道基本守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才断了这个念头,万般无奈之下,写信给二哥求救。

庆幸的是,她有好几个心疼她的好兄弟,在她绝望的时候给与他关怀与帮助。难过的是,她的兄弟也爱徐志摩,从未指责过他半分。

幼仪先是到了巴黎,与二哥团聚。后又到了柏林,与七弟住在一起,并在那里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彼得。

也就是在被徐志摩抛下,独自养胎的那段日子里,张幼仪好像突然领悟了。为了维持这段荒唐的婚姻,为了讨好丈夫和公婆,她几乎都快没有自我了。她想好了,她同意离婚。

彼得出生后没多久,徐志摩就派人送来了一封信,大义凛然地高谈勇气与理想,要向封建恶习发起挑战。信中只字未提她和刚出生的孩子。

她对这个男人已经失望透顶了。第二天,她拖着产后虚弱的身体,去见了徐志摩,要求获得父母批准之后才离婚。徐志摩着急了,以林徽因马上要回国为由,逼迫她立刻签字。

根据史料记载,林徽因早在五个月前就同父亲回国了。有人说张幼仪在说谎,有人说徐志摩在说谎,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他开心的不得了。这也是中国依据《民律草案》生效的第一宗西式离婚案。

此时她才二十二岁,七年的婚姻像是一场梦。他活得随性自由,所以留下了那么多灵动的诗篇;她活得战战兢兢,留下一身伤痕。

她本可以不签的,他又能怎么样呢?但是她没有那么做,她想成为新时代女子中的一员,离婚就是她跨出旧时代的第一步。

05 离开你之后,我过得更好

“我下定决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两只脚站起来。”

离开徐志摩之后,她这么想着。她没有回国,她也不敢回去。虽然她已决意要做新时代女子,但她还是害怕别人会怎么看她,在没有征得父母同意下离婚,张家是否还有她的立足之地。

她决定留在德国独自抚养彼得,在好朋友朵拉的帮助下,她申请到裴斯塔洛齐学院学幼师。朵拉对彼得视如己出,他们共同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

期间也有男子追求过幼仪,但都被她拒绝了。因为四哥曾告诉她,为了张家颜面,未来五年内她都不能叫人看见与其他男子同进同出,不然别人会以为离婚是因为她不守妇道。这世道对女人就是这么不公平。

彼得很懂事可爱,带给她们很多快乐。可惜好景不长,彼得快三岁的时候,因病夭折。这对幼仪和朵拉都是晴天霹雳,她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料理好了后事。一个星期后,徐志摩也赶到了柏林,抱着孩子的骨灰大哭了一场。孩子短暂的一生中,他只在刚出生时见过一次,而那时他刚逼迫幼仪签完离婚协议书。

之后,他们一同游玩了意大利,同行的还有两位朋友。这趟旅程,他们各有目的。对于幼仪,她需要一段旅行来忘记眼前的痛苦;对于徐志摩,他需要一段时间来考验她和陆小曼的爱情。此时国内已经谣言四起,陆小曼和她的丈夫王庚正在闹离婚,徐志摩作为插足者当然需要暂时远离避避风头。

彼得去世后一年,幼仪在八弟的陪同下回国。因为徐志摩和陆小曼要结婚了,徐家二老显然不喜欢陆小曼,故意刁难说必须要征得幼仪的同意。徐志摩知道幼仪好说话,写信让她回来。幼仪并不想卷入这件事,她表示不反对,但没有去参加他们的婚礼。

幼仪在硖石住了一段时间后,就带着阿欢搬到了北京,她想用她在德国所学亲自教导儿子。没想到的是,徐家二老很快也跟了过来,他们对陆小曼的种种行为不满,一气之下,离开家来找已离婚的幼仪一起过春节。事实是,之后的很多年,一直都是张幼仪在照顾徐志摩的父母,徐家二老也一直当她才是真正的儿媳。

她一直就是这样一个善良又孝顺的人,对于徐家,她做了所有她能做的。

没多久,幼仪的父母就双双去世。徐志摩没有出席任何一场丧礼,大概还沉浸在新婚的浓情蜜意里。

料理完爸妈的后事,幼仪带着阿欢就留在了上海,并在这里开启了她的职业之路。她先是在东吴大学教了一学期德文,后又担任了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的副总裁,接着又应八弟之邀,担任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一时间威风八面。

此时的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逆来顺受的小媳妇了,她认真,有主见,有头脑,事业做得越来越好,大家都很信任她。

而另一边,徐志摩的婚后生活却过得捉襟见肘。激情过后,只剩下柴米油盐的满地鸡毛。陆小曼的奢靡挥霍,让徐志摩整日为生计奔波。

张幼仪和徐志摩,和徐家的关系一直都很密切。离了婚,反而相处得更自在。也或许是徐志摩被婚后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反而看到了幼仪的好,从前的嫌弃变成了欣赏。

1931年,徐志摩为了赶回北京参加一场由林徽因主讲的建筑艺术演讲会,坠机身亡。她与徐志摩这一生的纠葛也画上了句号。或许这就是她一生都对林徽因耿耿于怀的原因,她认为,徐志摩当初是为了林徽因那么急切地要与她离婚,最终两个人却没走到一起,到头来,徐志摩还是因为林徽因而死。

之后,张幼仪在上海又住了十多年,她有经商头脑,进过股市,做过军用染料生意,还炒过棉花和黄金,在乱世中赚了不少钱。

1949年,张幼仪移居香港,后来在那里认识了她的第二位丈夫苏医生。嫁给苏医生的时候,她已经53岁,人生才第一次品尝到了爱情的滋味。她与苏医生一起游历欧洲,曾经去过的地方,曾经经历过的事,终于释怀。

在香港度过了将近二十年的幸福时光,直到苏医生去世后,她才搬到了美国,与家人及儿孙们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直到1988年,张幼仪在纽约去世,享年88岁,走完了她坎坷又辉煌的一生。


故事之外

其实我一直都好奇,为什么在那个时代,所有人都喜欢徐志摩?

不管他做了什么荒唐的不可理喻的事情,身边的朋友依然围着他转,甚至帮着他一起荒唐。

比如胡适,比如张家兄弟。

徐志摩逼着张幼仪离婚的时候,朋友们向他道贺,却没有人在意过张幼仪的感受,甚至没有人替她难过。张家兄弟对失去了徐志摩这个妹夫(姐夫)而悲痛万分,却没有指责他分毫。

徐志摩爱上有夫之妇陆小曼的时候,朋友们也支持他,甚至帮着他一起劝王庚离婚。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哀,虽然他们都渴望新思想,渴望自由,但男尊女卑的思想还是深扎于心。他们只考虑自己的自由,却不在意给别人带来的伤害。

大概徐志摩就是那个时代文人心目中最鲜活的代表,那么有才华,又那么热烈,那么纯粹,只为追求自己心中所想,是他们想要而达不到的样子,所以他们无条件地支持他,宽容他。

张幼仪的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幼仪:小脚女人的逆袭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tx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