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提到焦虑是一个信息,是一个需要我们来翻译的信息,这是什么意识?
焦虑,是需要翻译的信息。
很多时候焦虑不是一定是坏事,它不需要你排斥他,面读它最正确的态度就是,把他当做一个信息。去解读这个信息背后的完整内容。
你需要问问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在担心什么?我在害怕/恐惧什么?
比如,上台演讲。总会有人为上台演讲而焦虑,这个焦虑情绪的背后是什么呢?是担心口才不好而失去了重要的机会?还是担心别人挑战我的观点?还是害怕紧张忘词而觉得自己没面子呢?
当我们这样问自己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答案本身就已经给出了行动方案,它会告诉我,我们能什么。
比如,你担心别人挑战你的观点,那么你可以更全面的准备你的内容,如果你担心完词,那完全可以多背几次,多在几个人面前讲几次。
焦虑是一种状态,一种面对潜在威胁而无能为力的状态!但是,只要你发现自己并非无能为力,你发现只需要去做些什么,就能避免坏事情的发生的时候,你在问问自己,焦虑是不是减轻了?其实,焦虑的敌人,就是行动!
其次,你可能还会发现,很多焦虑是具有隐蔽性的,当事人可能会感受莫名的压力,但是不容易识别到背后的压力是什么。
比如,还是上台演讲为例,有的人明明已经准备了很充分,稿子背的滚瓜烂熟了,设备也调试了一遍又一遍了。可是还是会不安,还是会焦虑,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其实追问下去,你可能会发现这个焦虑未必来自客观的因素,而是来自某些更加个人化的因素。
不管怎么样,我想请你先记住一点:就算你觉得你的生活中焦虑情绪已经是一种常态了,也不要把他们笼统的用“焦虑”两个字简单的代替。“我很焦虑”这句话很危险,因为你可能原来还在为某件事情而焦虑,而现在你正在为自己的焦虑状态而焦虑了。
正确的做法是,告诉自己,我在为什么而担心,我在害怕什么。信息就是这样被翻译出来了,而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释放。看见,即是疗愈的开始。
疗愈图找出焦虑背后的“声音”
焦虑,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它出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把它给翻译出来,做到这一点不太难,但是有时候光翻译了还不够,还需要找出你的焦虑发生时,背后的那个声音,那个想法。
有句话,人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然而一个人的焦虑,却很多时候会走同一条老路。
什么意识,跟你举一个在我们身边都很常见的例子:
总有一类母亲,说起她们的孩子,她们总是忧心忡忡。害怕孩子以后会不会成绩差,老师会不会不喜欢孩子,会不会考不上好的学校等等。
有一天,这个妈妈准备周末带孩子去走亲戚,结果孩子说自己独自疼,不想去。妈妈就同意了了,自己去了。结果回到家,看见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吃冰棒,完全没有任何独自疼的痕迹。于是勃然大怒,打了孩子。
这样的事情可能不止发生了一次,不管是孩子不按时起床,还是不按时写作业,妈妈都会变得敏感,很多一些很小的事情就把让妈妈变得异常的暴躁。
我们可以简单的说,这个妈妈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焦虑罢了。但是,如果这个妈妈自己都因为自己过度敏感,过多反应而焦虑了,那么我们就有必要问问,这种过度的焦虑,来自哪儿?
心理学上有个“合理情绪疗法”,叫做“ABC疗法”。A,代表正在经历和发生的事情,B代表一个人的观念和想法,C代表一个人的感受和行为。A和B加起来,才导致了C。我们无法选择A,想要让C发生改变,唯一可能去改变的就是B,也就是观念和想法。
我们再来看看案例中的妈妈,当我们问道她的想法的时候,她说当她看到说肚子疼的孩子居然在吃冰棒看电视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个孩子居然敢撒谎!!他怎么敢不诚实!!他长大后会不会是个骗子?骗子都没有好下场!他对自己这么没有自控力,以后会不会非常没有前途?这么越想,越焦虑,越焦虑,也就越愤怒!终于动了手!
现在我们能看出来,在这个妈妈的想法里,孩子撒了一个小谎的行为,很容易等同于孩子长大后成为了一个骗子,等同于没有自控力,等同于没有好的前途。正式这种想法,影响了妈妈的情绪和行为。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一样,每一个焦虑的背后都有一个我们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是我们对眼前发生事情的观点和评价,也是对未来的主观推断,当你抓到你的想法,就好像抓到让你焦虑的那个背后黑手。
所以,当你焦虑的时候,你应该找一个不被打扰的地方,拿好纸笔,问问自己:
我是怎么想的?
眼前的事情哪些是客观发生的、哪些是我的观点和信念?
我的观点和信念就一定正确吗?
有没有一种可能,事情不是我想的这样?
换一个想法,这个情况是不是更是我想要的?
换个思路,你就自由了自由抒写你的情绪报告
你的观点和信念并非一拍脑门就出现了,它跟我们怎么习惯地看待这个世界有关。
因此,当你发现自己有某种习惯性的焦虑反应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去找找焦虑的源头,有一个方法非常好,“自由抒写情绪报告”。
你可以准备一支笔,一张空白A4大小的纸,纸从中对折,分成左右两栏。然后试着去回忆在你可以想到的过去时间段里面,有哪些人生大事发生?
不需要罗列的特别多,就写几个可以算作人生转折点的事情,可以是开心的,也可以是难过的,但是这件事情的发生对你印象深刻,并且会有情绪和认知上的影响。
在纸的左边写上这件事情是什么,当然自己看的清楚就行了,然后在右边对应的写上,时间、地点。这件事情对你有什么影响,外在影响是什么?情绪和认知上的影响是什么?
比如,有的人会写道那一年,高考的事情太紧张,因为身体不舒服而没有发挥好,没有考到自己心仪的大学,右边写上,因此错过了进入好学校的机会,感觉人生越来越不如意,没有别人混的好,开始自卑了起来。
有的人会在左侧写,因为一个演讲比赛,讲的太好了,得了第一名,右侧会写道,从此对自己更有了信心,一下子打开了演讲这个发展道路,人也变得更有自信和魅力了。
每一件发生在生命中的事情对我们的认知和感受都是有影响的,只不过有些被强化了,有些被弱化了。而能够在你写情绪报告的时候回忆起来的,一定是被你强化过的。
这个做法,其实是一种简单的自我洞察的方式,它可以帮助你知道,你的观念和想法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再拿一开始那个焦虑的母亲来举例。这个母亲在书写自己的情绪报告的时候,提到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早年有一次答应别人一件事情但是没有做到,对方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给她,就跟她绝交了。这就是她对不守信用这件事情反应这么大的源头。
当我们在写情绪报告的时候,不要光回忆那些挫败和不如意的经历,要把正面的记忆也写下来,因为当一个人焦虑严重的时候,能想到的事情很多都是负面的、挫折的。回忆正面的记忆,能让你更客观的观察到,人的状态是流动的,有好的,也有坏的,你当下的状态并不是你的全部。
好好爱自己小结:首先,焦虑是一种信息,一种需要翻译的信息。当焦虑发生的时候,你要问问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在担心什么?我在害怕什么?而不是不断的跟自己说,我很焦虑。
然后,找到焦虑背后的那个“想法”,这里提到了“ABC疗法”,A:表示发生的事件;B:对此我的看法;C:我的行为。通过反思的你的观念和想法,来调节你的情绪。
最后,如果你想找到你的惯性的焦虑模式的源头,可以自由抒写情绪报告。来找出自己过去的经历,以及这个经历对你的情绪和认知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