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这么长的路,战胜了这么多的困难,唐僧师徒终于抵达了西天,取得了真经。然而,在返回途中,由于忘了帮通天河的老鼋向佛祖询问年寿,师徒四人,连着白马,被老鼋扔进了河里,取得的真经也都被打湿。在石头上晒经的时候,《佛本行经》被沾住了几卷,导致现在流行的《佛本行经》都不是全本。
唐僧感到非常懊悔,觉得是自己怠慢了真经,才犯下这样的过失。悟空却笑着宽慰他:“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也就是说,经被沾破是“天地不全”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并非我们的责任。
那么,“天地不全”,到底是什么意思?《道德经》中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无论有余还是不足,都不算完全,所以天道会在事物之间调节,从而趋向平衡。平衡只能趋近,不能达到,所以天地的运行永不停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变化才是永恒的不变。运动变化,生生不息,才是宇宙运动的终极规律。
“天地不全”,是古人从对自然的观察中得出的一种朴素的哲学。古人不但用它理解世界,也用它指导行动。如果我们接受“天地不全”这个前提,就不会在生活中过分地求全责备:最完美的工作,最完美的家庭,最完美的爱情,最完美的人生,通通是不存在的。即使“完美”存在,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完美”就意味着没有发展和改善的必要,就意味着否定了行动的可能。这么看来,“完美”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完美。
如果一切“完美”,悟空就不会去追求长生不老的秘密,唐僧也不会发愿去西天取经。如果一切“完美”,唐僧和悟空就会相敬如宾,不会有争吵和冲突,也不会有悟空的三次出走和被逐。如果一切“完美”,猪八戒就还在天上当他的天蓬元帅,沙和尚也不会打碎玻璃盏。如果一切“完美”,取经路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磨难,也根本不会产生《西游记》的故事。
“天地不全”,是生生不息的原动力,也是人不断努力、不断追求的前提。悟空对唐僧说:师父,天地不全,所以佛经也不可能完全,这是无法抗衡的规律;但是正因为佛经不全,所以才更需要你——通过你辛勤的翻译、深刻的阐发、永不懈怠的讲演,让真理被人们所理解。于是,才成就了《西游记》的故事,也才有了伟大的佛经翻译家——玄奘法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