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过着我梦寐以求的生活,而我只能看着。”
我家在西部大开发的某一个点上的一个小县城,十八线小城市,单追究前祖宗两代的话,可能大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们家是这里的家庭单位的基本映射,父母俱全,一儿一女,还有5亩薄地。
我的大学是位于中国的最西的地方,传说中距欧洲最近的学校。学校还不错,兢兢业业的寻求发展,无可奈何的是位置过于偏僻。由此造成的现状是,与我处境类似的人包括我,拼命地想要挣脱小地方,发疯似的想追求心中的桃花源。
我身边常常有朋友这样说:
“我爸说他已经给我物色好了工作,让我一毕业就去那里,可是我不想按照他们的安排,我好想靠自己试试啊”
再或者,“我们家只有我一个,我爸妈希望我留在他们身边,可是我好像去大城市见见世面啊。”
而事情的吊诡之处在于,往往说这番话的人另有一套说辞是:可是我觉得我根本不行啊,专业知识不到位,还没有一技之长,我去了大城市根本没办法立足啊。
今年暑假,我拿着不易得来的奖学金去我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长途旅游,坐在绿皮火车上,我心中升腾起来的想法是,或许这次旅程能改变我的一些什么。结果显而易见,一次旅程而已,除了让我晒得更黑以及水土不服起一脸痘儿之外并没有什么卵用,而且随之而来的无以言表的焦虑倒是实实在在——有人过着我梦寐以求的生活,而我只能干看着。
好像的的确确是这样,生在小地方的我们,想要弹跳,想要冲出围墙真的很艰难。处在现状与梦想的夹缝中,除了与日俱增的焦虑和不知从哪里下手的无措之外,我们毫无它法。每次同学相聚,谈到这个话题,我仿佛能听到各自心里嘎吱嘎吱的嗟叹。
“如果你心中还有月亮,豁出六便士来成全自己”
这几年是智能与媒体的井喷期,网络与自媒体成就了一个又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人。我曾和妈妈在饭桌上讨论这个问题,她说“这个社会糟糕透了,对于我们这些小地方的70后的人来说简直毫无利处”,说这话是因为,在这之前的几天我妈妈曾满城找工作,而其结果是那些略微清闲的工作中大多数都极为排斥40岁以上的人和不会手机操作的人。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带来的是,小地方在不断地寻求发展,而我们的父辈却随着年龄增大和知识的浅薄不断的和社会脱节。恰逢听过一个蛮有趣的言论:孩子是父母的延续,不在于血缘关系的延续,而是当父母老了之后,在逐渐与社会脱轨的过程中,儿女作为一种延续,替代他们去追随和了解当下的这个世界。我们是祖辈的延续,是小地方的接班人,更是我们自己。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也许你费尽心思也还是无人问津,也或许惊喜突然会出现在意料之外。每个人心中都曾有一轮月亮,只顾着捡便士容易忘记抬头看看月光,他们不容易理解追月的人。
而我们要做追月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