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幼儿园给馨怡办理了图书借阅卡,老师要求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个借书袋,每次借书时需要把书装进借书袋以避免损坏。我觉得出去买一个借书袋就可以了,但是杨兰却坚持要自己做一个借书袋。
今天下午,杨兰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一件T恤衫改成了一个借书袋。我看到以后第一反应是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做一个借书袋太不值得了。按照以往我的沟通风格,我会跟杨兰说一大通道理: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做一个借书袋,而且做的也不是特别好看,太不值得了。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注意机会成本,你本来可以利用这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干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可以想象,如果这样跟她沟通,杨兰肯定会火冒三丈,而且馨怡也会觉得这个书袋不好看,也不会懂得珍惜与感恩。
我最近学习了一些沟通之道,学习到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方法:任何沟通都要“先共情,再引导”,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于是,我就带着馨怡来到杨兰的面前,我对着馨怡说:你看妈妈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亲自给你做了一个这么独特的书袋,你要学会珍惜哦!以后每次用这个书袋借回书以后,也要认真的阅读,才对得起妈妈的一片心意。馨怡马上对我说:爸爸,我知道啦,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然后,馨怡又对她妈妈说:妈妈,你辛苦啦!杨兰听到我的认可与心仪的安慰,她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她得到了莫大的安慰与鼓励。
同样一件事情,采用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最后达成的效果也是天差地别。如果采用第一种沟通方式,我完全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仅不能起到沟通的作用,反而还会引发我与杨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同时还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当我采用了第二种方式以后,一方面表达了我对杨兰的认同与理解,增进了我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还教育了馨怡,让她懂得要珍惜妈妈的劳动成果,并且激发出她积极上进、认真阅读的力量。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