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年轻人,要“鱼”还是要“渔”

年轻人,要“鱼”还是要“渔”

作者: 仙谷 | 来源:发表于2020-08-11 08:14 被阅读0次

    如果你是一个行业小白,带着一颗既忐忑又憧憬的心迈向了一个相对未知的领域,焦虑的你一定十分期望身旁有位高人指点,三言两语便令你茅塞顿开,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即便难得高人面授,信息如此发达之今天,找到合适的干货文学习也常常会是一种捷径。现成经验的诱惑犹如熟透的苹果,端放在谁面前都很馋人。从小白到达人的征程,如一路有良师保驾护航,心里想想便觉踏实了许多。

    剽悍一只猫曾在自己的新书《一年顶十年》中分享过个人的成长之路,尤其是其在短短几年内累计见了数百位各领域牛人的经历。
    1、他认为时间即生命,每个人都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时间投资人。因此如果想了解一个陌生的细分领域,他会尽快找到这个领域靠得住的行家付费请教,花钱买时间。
    2、多结交一些高效能人士,通过跟他们近距离接触、交流、学习,对自身的时间投资能力也大有帮助。

    但对此也有许多不同意见,尤其是在去年年末的几次知识跨年演讲之后,很多评论文章都开始关注知识付费领域影响力下滑的现状,提出“学习没有捷径,知识付费将走下神坛”的观点。

    不论是罗振宇的“得到”、吴晓波的“吴晓波频道”,还是李善友的“混沌大学”、樊登的“樊登读书会”,其商业化都越来越倚重于人物影响力的变现,却越来越偏离内容本身。

    知识付费所教授的内容往往只是一堆结论而非思维推演的过程,往往只是道其然而非道其所以然,看似快捷却不系统,看似广泛却不深刻,很难培养人独立思考与复杂性思维的能力。

    九边在《向上生长》中也提到“大家感慨搞了那么多‘碎片化阅读’依旧没什么用,就是因为连不到你的‘思想大树’。”

    自己独立思考、形成复杂性思维又有哪些意义呢?这两年在自媒体领域涌现出来大量的明星导师或流量作者,动辄授课月入10万+或发文阅读量10万+,抛开其内容质量不说,如果大家分析一下他们的成功之道,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2019年国内现象级时政类自媒体“卢克文工作室”,其创始人卢克文中专毕业,从农民工到几次创业起起伏伏,直至开始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基于社会现象做调查看本质,逐渐形成了自己思考与成文的方法论,继连续创作多篇百万阅读量爆文后,今年疫情期间也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为自己的人生完成了成功转型。

    再如猫姐沈冰,本科新闻专业,毕业后的几年先后在土豆、百度、搜狗、酷我、优信二手车等互联网公司做新媒体运营或产品工作,正如她所说“工作的五年来,尽管次次跳槽都涨薪,但赚的钱也只是够花,根本无法改变我的人生。是写作让我有机会把学习和工作经验串联起来,并快速实现人生逆袭”。

    看过她的新书《引爆写作力》后也就能理解她是如何把产品思维运用于写作中并形成自己的方法论,然后结合自己及大量学员的案例梳理出从写作小白到达人的发展路径。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曾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某篇文章的成功,某本书的热销,某个品牌的打造,我们看到的往往也都是结果和表象,但对于其实现路径与方法论思考常常是不够的,再加之已经有了现成的思想果实,就更不愿再开启自己的思想机器,来在自己的田间翻土播种、精耕细作了。

    一个新人若想真正完成从小白变为达人,继承与创新缺一不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并非简单地对所学的归纳总结,而是逐渐集思广益而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学”也并非无目的地广泛碎片化涉猎,而是有目的有系统地吸纳、整合与建构。我们不能仅仅满足在“鱼”的层面上来“学”与“思”,更需要实现在“渔”的层面去“学”与“思”。

    另外,针对要解决的项目不同,我们所采取的策略有时也可能会有所区分。如果是看短期回报的项目,往往求效率重结果,此时“鱼”可能会更节约时间;如果是看长期回报的项目,往往重过程重可持续性,此时“渔”的意义往往更大,虽突破难,但后劲足。

    正如时间管理理论中经典的四象限法则,除对“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四种情况的划分外,其核心观点就是应有重点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渔”的探索与建立显然就属于这种情况。

    许知远主持的人文访谈节目《十三邀》在今年3月的一期中曾访谈了当代著名史学大家许倬云。许老是中国史研究的大家,他打通中西、纵观古今的通史研究尤为人称道,作品《万古江河》、《说中国》等影响巨大。

    许老对当下的教育,也有着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在这期节目中,他毫不掩饰对今天大学教育的失望,并对网络时代的“检索式知识分子”充满担忧。但同时他也相信, 这个时代的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同样给了每个人“自救”的机会。“无论是书刊、信息、搜索工具,只要肯用心,一个人完全可以自己从基本的阅读能力、最起码的思考训练底子上,可以自己摸出道路来。”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能不能摸出自己的道路,找到自己的“渔”,让自己永远有“鱼”吃,修行就要靠个人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轻人,要“鱼”还是要“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he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