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柴火,我小的时候就经常干这件事情。相信很多同龄人都有“拾柴火”的经历。
50——70年代的人对“拾柴火”都会记忆犹新!那时候,物质比较贫乏,最主要的就是温饱问题!所谓温饱就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问题。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对于90后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来说,他们会觉的,我说的是“天方夜潭”不可思议!
人年纪大了,总是会想起从前的事,就随便记录下来,让后人多少了解一些,我们所生存的那个年代,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们引以为戒吧!
我小的时候,经常是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证能吃饱,物质极度贫乏!最基本的就是衣、食、住、行,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我们这些过来人感到非常知足!但是,不能忘本!
相信很多70后都有,穿过补“补丁”衣服的经历!在当时有“补丁”衣服穿还属于不错的那种,当时有一个民谣说“今年盼着明年好,明年褂子改成袄”。那时候所有的衣、食、住、行,都得靠自已的双手去解决,吃粮食自己种,穿衣服自己织布,住房子自己建,要出行那就用足量……!
我父母都属于30后的人,我父亲就织过布,我家有一架织布机,现在已成了古董了!织布的全部物资都得靠自己生产,先种棉花,秋天收了,就把它弹了(去除棉子的一种办法)。到了冬天,家家户户不论白天和黑夜都会响起吱吱呀呀的声音,这是纺线车和织布车的声音,只不过那时的车和现在的车有所不同。(那时候的车都是木头做的,现在的车都是用金属和塑钢做的。)相信90后的孩子们也许还能记得,木制的小胶车,就是种地用的“手推车”和“排车”这两种也和以前的不同,60年代的手推车,是全木制的,车轱辘也是木制的,推起来非常吃力,上点油也许好点,推起来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就是木头和木头摩擦的声音!由此可见当时的生活条件是何等艰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