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下午五点去“三健”运动。要走出小区时,迎面跑来一群旋风般的孩子,团团围住我。
“叔叔,你们家有小学生参加寒假学习班吗?”一个小胖男问我。
看看孩子们热情高涨的脸,我被感染了。我看看宣传单,就是本小区开办的一个小学生寒假学习班,内容有英语、作文、书法、绘画等。
“你们是哪的?”
“我们都是学习班的。”
“你们都是这小区的吗?”
“对的。”
“你们发传单,有收入吗?”
“有,成功报名一个,奖励60元。”
买“苹果”我们买的是什么?二
有时我会想,在我的印象中,这社会搞营销最嗨的、把营销当游戏的,大概就两种人。一种是老年人。我常常在街上看到一群群老年人,披红戴绿、敲锣打鼓、举着旗子(或者前面用自行车固定,一人推着),旗上展示的就是促销活动、或者商家开业优惠等信息。曾参加过这类活动的我的一个姨娘告诉我,就这种活动,大家都是你争我抢的。
还有一种就是孩子。就像我今天看到的,孩子们也是把它当作一种游戏,在小区内一路狂奔。
但是在老人与孩子中间,在我们青年时、中年时,我们的心态在悄无声息的演化;我们以为自己懂得的越来越多。
我们不再把营销当成一种游戏,把红红绿绿的宣传方案放到朋友圈,太难为情了,这不是传销吗?
这种心态还体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的一对长辈夫妇,为减轻孩子负担,去做环卫工人。结果,儿子领回的媳妇说:太丢人了。
我的一个亲朋,生病那年花了8000元买了一套衣服,但只在那个春节穿了几天,现在人已不再。
我们明明中专毕业,但在朋友圈中却要说:我大学时。
......
想起以前看过的一段文:
多年不见的师生聚会,各有所成的同学交换名片,纵论辉煌。轮到他了,他恭恭敬敬向老师行礼,然后平静地说:我下岗了,现在卖油条,在解放路,欢迎大家去买,保证不掺洗衣粉。
只要经历了高中,我们就都是从学习《项链》中过来的,都是从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过来的,都是从学习《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过来的,......,但最终,我们什么也没学到。
为什么有些心性,几百、上千年过去,我们即使知道,依然要不断重复?依然要经历岁月的漫漫锤炼?
三
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人的生命过程,有一种东西会贯穿成长的全过程,那就是对时间的漠视。
少年贪玩也是正常;学生时,我们又痴迷琼瑶、游戏;到了青年,我们有了虚荣;到了中年,我们会说:“孩子都大了、孩子都成家了,我还怕什么?”这或许跟我们的基因使命(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持生命延续)有关。到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我们又放松了,我们又变成孩童,太阳快要落山了。
我们浪费的大把时间用哪去了?生命真的那么便宜?我们年长了一岁,年长了什么?
我们都经过朱自清《匆匆》的洗礼,但却一点痕迹都没留下。
最宝贵的青中年时光,我们把自我体验,变成一种他人感受,变成了一种自己的“莫须有”感受。最终我们完成了一个基因的使命、一个生物的使命。
买“苹果”我们买的是什么?“苹果”的主题是“创造”、是“改变”,我们“创造”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或许,我们始终未找到生命的意义。
1901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