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以见贤思齐 镜史而闻道济美
——《黎里镇志•老街》乡贤文化面面观之二
文/朱振林
二、敦勉孝悌 谨敬人伦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大孝终身慕父母。(孟轲)”“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百善孝为先,千百年来,孝悌人伦之道,如同涌流之源,提供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奔腾江河以不竭的活水清湍;如同养魄之髓,赓续滋阜着奕世乡贤其中也包括黎里先民道德文化的纯正根脉。孝道呈现于乡贤文化的种种景迹,不外乎两端:
一曰普遍寄托。其表现样式:一为祠堂遗址,“太常祠,即凌太常祠(老街西栅北岸路43号)”,“祀明太常寺少卿凌信”,明成化年建,清嘉庆年修,邑里鸿儒达宦,自然深得诸士崇拜,徐达源捐资修缮太常祠,洪亮吉撰《重修明太常少卿凌公祠墓碑记》等均为佐证;更受后裔贤嗣敬仰,“清道光十七年,裔孙凌环、凌云等重修”,“清同治十年,裔孙凌大咸等重建”,志书详实镌载了黎川子民的淳厚孝道,首善之德在先贤文化中彰显尽致。此类例证见于老街文物遗存颇盛,如“位于老街的其他名人祠堂遗址尚有:汝氏家祠,……明嘉靖年间庆符知县汝砺创建,清乾隆三十八年裔汝璞重建,中有忠烈儒臣匾。蒯氏祠堂,……清嘉庆二十二年,候选布政司经历蒯嘉玢室顾氏创建。清光绪三年蒯馨孙修,清光绪九年蒯祚延重建。徐高士祠,……祀明孝廉徐枋。清道光二十年徐达源建。”“清乾隆四十七年,(工部尚书)周元理病卒,(在)乾隆皇帝下达御祭文后,由周元理之子周升士与母亲许太夫人一起主持”建造的周宫傅祠,作为古镇最主要的人文胜迹,一直发挥其弘扬孝悌宣布道德的重要教化功能,荣耀地矗立在乡贤文化乡土文物的最前沿。另一为家乘实录,如周宫傅祠“第四进‘宗祠楼’,……楼下三屋供奉祖先神位与周氏世系图。楼上三间,则供奉先祖周敦颐神位,展示其相关史料”;“柳亚子旧居第五进与第六进之间”,建有“柳氏家乘碑廊”……“全长24米,内有碑石36块,……碑刻记载着柳亚子上五代的行状事迹”,家世碑图,缅怀先辈以寄托遐远追思,匡建后范以抒发赓续孝志,栖心深粹,扬意昭晰。
另一曰典型凝铸。至于那些具备显著教化功能、在倡导孝悌美德方面堪称表率的典型素材,在乡贤文化中的表现方式,往往呈现出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立体感和处理手法的艺术化等倾向。东汉末年大学者陆绩在幼年时“怀橘”孝母的动人故事,已经在东吴大地传颂了一千多年,口耳相传于乡邑故里,翰墨书载于史籍方志,《黎里镇志·老街》据《三国志·吴书》史料,不吝笔墨、绘声绘色地作了记述:“陆绩6岁那年,在九江拜见袁术,袁术拿出几枚上好桔子招待,陆绩吃几枚小的,暗中把三枚大桔放在怀内。告辞时行跪拜礼,桔子从怀中滚落地下。袁术笑着调侃说:‘陆郎来作宾客,把桔子放到怀里吗?’陆绩没有起来长跪着回答:‘这么好的桔子,我很想让母亲也尝尝。’袁术听后感到非常惊奇。从此,人们就将‘陆绩桔’或‘陆氏桔’作为孝敬父母的典故”记录存档,流传至今。绝妙如此的孝子事例,里人将之宣美于言辞,扬善于典籍,似乎嫌其力度稍欠、标识不显,吴门大姓陆绩后裔不惜资费工本,为先祖“怀橘”的孝悌史材镌刻下亘古难泯的文物胜迹,清同治以降的一个多世纪来,矗立在古镇“东亭街539~543号(陆家弄)陆家墙门”“第二进庭院内”的那座“砖刻门楼”,虽经沧桑变易风雨冲涤而略显残损,可“门楼正中‘怀橘清芬’四字仍清晰可见”,春辉沐浴,望题刻而孝念心生、葳蕤播馥;秋碧清嘉,思先贤而义志襟抱、逸翩抟风——乡贤文化的物质遗存,发挥着鲤庭箴训的功能,潜移默化地给陆氏子孙、乡邦后彦乃至民族赓继者以“孝”的至美熏陶。
将孝悌精神涵润于乡贤文化、凝铸于文物内核的范型,古镇老街比比皆是:迎祥桥呼谓汝家桥,见证了汝昊兄弟、父子,迭代合力、亲孝敬悌、父志子承、造福桑梓的感人事迹;南徐家弄内存清代建筑和“‘俭以养廉’‘五凤名裔’‘孝穆遗风’砖刻门额,昭示修敬堂主人祈望后代节俭持家、秉承祖业的愿景”,更表达后嗣尊崇先辈遗训、弘扬孝悌穆亲遗风,节俭持家,廉忠为人,祈冀龙凤腾翔、匡时济世的自我期许;在“晚清及民国时期辟为书场,常有响档莅临”的乡贤蒯氏建造的“新蒯厅”,“因时任浙江按察使蒯贺荪涉及清末余杭举人杨乃武冤案自杀,故有不说评弹《杨乃武与小白菜》之禁”,撇开官场是非、案情曲直不论,即便就后辈谨遵祖训、避前人难言之讳隐这点而言,我们也无从否定其中为封建伦理掩盖着的孝道至上的闪光点,虽有迂狭、迂愚、迂戾之嫌,仍不失孝悌敬亲的可钦气性。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