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悄悄关注了很多有偿投稿的公众号,想着暑假有大把自由时光,能不能趁机把爱好变成零花钱。
尝试着投了一篇,不出所料,当真石沉大海。真正让我感到沮丧的,不是投稿得不到回应,而是在写作的途中,我发现我心有千语而下笔无言。
再也写不出当初的感觉——那种畅快憨言的锐意,如今动笔便是迟滞阻塞的钝感。我隐约觉得这不仅跟疏于练习有关,也与时日推移下的个人心境变化有关。
我从小爱写日记,初高中最喜欢写作文,上大学看了不少书做了不少笔记。闲下来就爱写点什么,“我手写我心”是一种微妙的快乐,这种快乐我却未曾在多年的专业学习中获得过。我自己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我一路向学,所学却都非我所爱。明明都是自己做的决定啊,我大概是个拎不清的人吧。
高一文理分科,所有人都建议我选文科,我硬着脖子选了理科,然后被数理化一路吊打;挣扎着上了个一本,头脑发热选了个工学的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校还在离家2000公里以外;大四考研失败,二战一年后,研究生念的是电子与通信工程……
造孽啊。是我一步步亲手把自己推入硬件与代码的汪洋大海,就算喂了鲨鱼也是咎由自取了。
不甘心。还是想为爱好再挣扎一下。所以就借这个平台写写心里话。这里没有亲朋好友,反生出一种面对陌生人的坦诚和自在。
我上大学的前两年特别喜欢在空间写日志,主打鸡汤,偶尔也在鸡汤里下下毒。那时候年纪小,即使思想不深刻,却很乐于表达,勇于展现。
彼时无论所见所想,都是能够把密密心思收拢归纳了装在日志里,然后点击发表让好友来点赞评论的。慢慢的,我就做不到了。
为什么呢?
因为“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
那时候写日志很欢脱,怎么想就怎么写,不管对错,不管是谁会看,也不管写完会不会后悔,我只管写。
每次发表后会收到不少的赞和评论,而评论,基本没有让我不高兴的。我为此甚至有些隐隐得意。看,他们都是认可我的。呵,虚荣的快乐。
我后来才明白,人的感情亲疏会影响认知,并且人与人之间有三观相近,但绝无三观完全相合。
在固定的圈子里,写得越多,给自己立的人设越牢,别人会以你说过的话来鉴定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时候怕只是写者无意看者有心。我在日志里无差别的吐露心声,不同人眼里便是不同的“我”,反过来,这些“我”是会影响我的生活的,因为真实的我势必得要和读我日志的人打交道。作孽啊。
时时在意别人的看法,会很不快乐。有时会觉得把那么不成熟不完美的观点呈现给大家看,会不会对大家也是一种打扰。后来我索性不写了,那些公开发表过的,或删或锁。
只是心里,很长一段时间,空落落的。
(旧文,写于2018.8.11)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