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还是以研读《原则》为主,从3月份开始阅读到现在一个月有余,全书已阅读完一遍,有些章节阅读了三四遍,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做笔记,对重要的知识点反复琢磨,反复研读,内化成自已的知识。除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音频反复的听之外,从来没有这样的去精读过一本书,想想以前的阅读方式,那不叫阅读,那是在消磨时间,对书里的内容和观点完全没有接收和消化,内化成自已的认知体系的一部分。
昨天爱思考的糖在币乎上分享的《如何快速高效的学习区块链》中有个观点我非常认同,他把阅读分为三种类型:1、认知性阅读:提升认知,就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啃。就像爬坡,非常吃力,但看完之后,你的认知水平和理解力都得到了提升;2、知识性书籍:类似于读书时的课本,都是成文的知识,知道就差不多了,不一定会用。就像走平路,不吃力,但也要用点力气;3、娱乐性阅读:小说、散文之类的,让你读了非常愉快。就像下坡,很轻松。最近,我在看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的《原则》,属于认知性书籍,真的是从头看到尾,结果看到30%左右,实在看不下去了。之后我在看回顾了目录,发现其实内容很清晰:“为什么原则很重要、我生活中的重要原则、我的管理原则和原则汇总”。当我建立起这个框架(系统)的时候,再去看对应的章节,就发现阅读变得很有针对性,也找到了原本心中需要问题的答案。
当我看到文章这一段落后,非常有认同感,看来是英雄所见略同。看《原则》就像在爬坡,开始看起来非常吃力,需要逐字逐句的阅读,但这是本非常经典的成长类书籍。如果有人能把里面的原则和方法理解透切并能应用自已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我笃信他也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但是,绝大部分人看完这本书后,当时可能内心激情澎湃,发誓要把书中的知识好好的应用起来。然后,然后,过不了几天就把书丢在某个角落,再也没有拿起过。想想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你的书柜里摆了很多很多书就是这样的命运,都已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难怪说,读了这么的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我自认为自已还是比较上进的,最少比身边的人的求知欲强烈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从我推荐得到APP给他们的态度上可见一斑,基本上身边的人从没觉得得到是一个获取知识的平台。当我第一次下载得到APP,看了一下里面的内容后,我感觉如获至宝,迫不及待的购买了几个付费专栏。但是,我口干舌燥的介绍得到APP给身边的人时,他们满脸疑惑或不屑一顾,轻描淡写的一句我看一下。有一次饭局上,我向同桌的朋友介绍了得到APP,并打开得到APP展示了里面购买的付费专栏,几个人同时发来嘲讽的语气,“还要付费,现在是什么年代,互联网上到处都是免费的资信,我可不愿意花这冤枉钱。”此刻,我真的是无语,人与人真的大不相同,不同的认知构成不同的价值观。在我们的世界里,付费才是捡便宜。有点扯远了,还是继续来说一说我读《原则》的感受吧。我以前也购买过好多的书籍,比如《习惯的力量》、《意志的力量》、《影响力》、《基业长青》等等,这些书购买之后都是认认真真的看完,最少在当时都能感受到书中的一些观点对自已认知的冲击,但是现在回忆起来时,基本上都还给了作者,只留下几个零星的知识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从我现在的认知能力来分析,主要是没有内化成为自已知识体系的一部分。那怎样才能内化呢?两个途径:第一,马上用起来,通过持续应用,刻意练习,养成习惯,逐渐变成自已行动的一部分,这样就把书里的知识真正掌握了。第二,反复阅读,根椐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通过反复阅读,把这些知识点通过不断的复习,在你的大脑里留下永久的记忆,这样你想用的时候可以随时调用出来。
所以,这次读《原则》我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法,通过反复研读并作笔记,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把书中的知识啃下来,希望能永久的留在自已的大脑里,当我以后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应用或遵循达里奥的原则时,能随时从大脑里调用,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GP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