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2)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3-04-22 11:04 被阅读0次

    继续欣赏少伯的作品。

    从军行(节选)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何等的意志,何等的豪迈。王昌龄的短短诗行,雄浑刚劲,大气磅礴,特别是当边塞诗和他的七言绝句相结合,更呈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往往寥寥数语就将临洮、玉门关、青海湖、楼兰、碎叶等壮丽山河囊括于诗里,将后世读者带入对盛唐边关雄壮气势的畅想中。  

    从军行(节选)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都气格高扬,骨格雄健,表现将士的破敌壮志和获胜后的喜悦。但上述这首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段,通过军中宴乐展现了征戍者的思乡之愁和离别之苦。

    前三句就乐声抒情,“高高秋月照长城”则轻轻宕开一笔,境界壮阔悲凉,格调舒缓自然,写得含蓄深沉,使诗情得到了开拓和升华。

    稍稍归纳一下王昌龄的边塞诗,其特色大致为:擅长捕捉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继而精准抒发细腻真实的感情;情景交融,天然浑成,意境高妙浩大;语言简洁明快,意蕴却耐人寻味。

    就这样,三年的军旅生涯,他的宝剑在未能在战马上闪光,但他油灯下的一首首边塞诗却纷纷冲出军营大帐,跨越林海雪原,被传唱到长安,在大唐的长空回荡,让他身在边关,而名满天下。

    那时,高适还没开始创作边塞诗,岑参还只是十岁左右的小屁孩。三年时间转眼即逝,王昌龄虽说以军旅作家的身份名动一时,却寸功未建,当初马上觅封侯的初衷再次搁浅落空。

    经过苦苦的思索,他认为还是得走传统的科考之路。那就卸下戎装复员吧。他没回家,这次,他直接去了长安。据宋祁《新唐书》记载,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时年29岁的王昌龄从边塞回归关内,隐居于京兆府蓝田县石门谷一带,过起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复习备考日子。

    再也不用行卷,他的边塞诗早已深入人心,只需凭实力说话就行。果然,第二年,王昌龄就以优异的成绩进士及第,随后被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相当于大唐中央图书馆里面的一个小小管理员。

    少伯本以为自己踏上了一条前程似锦的坦途,谁料科场得意,仕途却蹭蹬不堪。期间也曾挂职到河南汜水当过一阵公安局长,但终究离自己宏大的抱负愿望相去甚远。

    昌龄不甘心。过了七年,他又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再次登第。然而,二次登第后官职仍旧未见升迁,仍旧去祀水当了县尉。

    同科这帮学生一个个混得风生水起,自己虽有“双博士”文凭在手,可年近不惑,还只是无足轻重的九品芝麻官,少伯心中十分憋屈失落。人微言轻,又无背景,他不能直抒胸臆,于是只能借一首首宫苑诗,曲笔宣泄心中的不平之气。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凝妆:盛妆。

    闺阁中的少妇似乎不知忧愁,春来之时精心打扮登上翠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青青,后悔当初怂恿丈夫从军,想获取那劳什子的公侯!

    王昌龄的这首短诗截取闺中少妇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段,构思独特,笔法含蓄,将空闺愁绪及思夫情感演绎得细腻委婉,入木三分。尤其诗中那位少妇有些天真甚至娇憨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跃然纸上呼之即出一样呈现在大家面前。

    中唐李端《闺情》最后两句“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描摹的也是相同的形象,可见女子偶尔经意或不经意的娇嗔甚至泼辣有时更加动人可爱,打动吸引着千百年来男人的心。

    这,自然只是字面意思。如果换个思路引申开来,是否可以这样解读: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抒高志。谁料天际阴霾起,当兵读书均不济。

    曾经豪气干云的少伯,此时充满着孤独、寂寞、无奈和怨愤。幸亏他人缘不错,不得志的友人大有人在,他那颗日渐疲惫荒芜的心灵,在友情的滋润下,才慢慢复苏。

    只是王昌龄个性率真,喜欢仗义执言,管不住自己的那张“臭嘴”。开元二十六年,名相张九龄举荐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因胡乱讲吉凶招致玄宗大怒而被判死罪。张九龄因犯了举荐不称职的罪,降职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王昌龄不服,发了几句牢骚替张九龄说话,结果,一个“言事犯上”的罪名立马扣了下来。一个小小的县公安局长,竟然对国家大事说三道四,好嘛,有多远走多远,就去岭南吧。

    荆州治所在襄阳,孟浩然也是襄阳人,王昌龄南下岭南时经过襄阳,三人在襄阳会面。少伯官途不顺,但朋友圈口碑很好,加上这次敢于发声为张九龄鸣不平,所以很多友人写诗赠别。

    孟浩然饱蘸深情写道: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山川阻隔,舟楫车马劳顿,中原去岭南的路崎岖遥远,所以当王昌龄紧赶慢赶到了岭南没多久,就遇到"天下大赦",得以北还。

    北归途中,王昌龄途径岳阳,没有想到意外遇见了李白。故友重逢,自是欣喜异常。两人在洞庭湖泛舟吟酒,畅谈文坛圈里的逸闻趣事,回忆一幕幕温馨的交往故事。临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返还长安路过襄阳时,无罪一身轻的少伯再度拜访好友孟浩然。浩然此时正是失意,一看好友光临,高兴之余,将自己背生毒疮尚未痊愈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接连几天,和少伯鱼肉海鲜,把盏欢饮,结果背疮复发,不治而亡。

    少伯欲哭无泪,痛心疾首,悔恨交加,但他还得继续赶路,北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昌龄(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js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