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月读时分终审稿件
曲突徙薪:武汉疫情之思

曲突徙薪:武汉疫情之思

作者: 赵云凯 | 来源:发表于2020-02-16 16:05 被阅读0次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面对无谓的感动,我宁愿山河无恙,岁月静好。

    文化回归生命,让我们继续以中国文化的智慧为明镜,反思疫情,总结经验,回归中国文化的原初心灵。这一次我们分享一篇2月12日澎湃新闻发表的堪称史诗级的文章《面对疫情,我们众志成城》,文章内容可在百度搜索。

    文章气势磅礴,如果配上《黄河大合唱》,绝对是振奋人心的冲锋号,让人升起对祖国崇高的爱,恨不得立马化身华佗、扁鹊或者白求恩大夫,奔赴一线,解生灵倒悬之苦。

    伟大的祖国从来不缺乏感动的题材,只要你每天打开新闻联播,每年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感动中国的评选,总会看到让你泪奔心碎的事迹和人物,九十多岁登三轮车捐资助学的白方礼先生;最初拿着30元补贴,近二十年靠一根扁担挑起山乡未来的张玉滚老师;八十多岁与疫情奋战的钟南山院士,术后90天即投身抗疫的护士… …

    感动啊!感动背后,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些规律:

    1, 感动的背后总有极大的苦难做背景墙。

    2, 这些极大的苦难是不可避免的吗?

    3, 感动是因为你作为局外人,如果换做当事人呢?

    ~~~~~~~~~~~~~~~~~~~

    关于感动,再给各位同仁分享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村庄,有一财主新造了宅子,乔迁之喜,大宴乡亲。乡亲们纷纷道贺,唯有一个秀才告诉他:“东家房子虽好,却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恐成隐患。”

    财主一脸不悦:“你倒是说来听听。”

    秀才说道:“刚才在下参观了您的厨房,发现您的烟囱直直的,炉膛的火星很容易飞出来,随风飘散,而且您的柴火垛也离炉台这么近,很容易失火。所以我建议您把烟囱做一个弯,柴火垛也搬得远一些,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财主脸色一沉:“亏你还是个读书人,会不会说话啊?真扫兴。你不用杞人忧天,我不信这么高的烟囱会飞出火星子。”

    秀才哑然摇头。

    过了一段时间。财主家果然着了大火,众乡亲纷纷救援,非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扑灭了火势。财主为答谢乡亲,又置办酒席,并把被烧得焦头烂额最严重的安排在上桌,千恩万谢。

    这时,有个乡亲跟财主说到:“东家可曾记得当初秀才曾提醒过您,如果当时您按照他的意见改了,哪里会发生这次火灾啊。按理说,您该请秀才上座才是啊。”

    财主恍然大悟,后悔莫及!

    这就是选自《汉书·霍光传》的《曲突徙薪》的成语故事。(曲:使弯曲;突:烟囱;徙:迁徙;薪:烧柴)。

    回到对疫情深度反思,就会发现,我们中国文化就像这位智慧、热心、不讨好的“秀才”;而我们当代所处的这个社会就像这个愚昧自大的“财主”,它反应的是这个时代的世道人心。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发展,时有损益,代有因革,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特有的思想,主流的文化。

    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人性。譬如:人安身立命的终极追求是不变的,人追求真善美的初心是不变的。然而人性中除了光明向上的本性,还有自私向下的末性,所以“人心惟危,道心唯微”。《尚书•大禹谟》

    我们的先祖圣贤深感于此,本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使命,以最无私深沉的爱,把最根源的智慧表达出来,创造出经典的文化,启迪后世子孙,觉悟本性,化解末性,才能活得自在安然,光明健康。

    这种最根源的智慧表达无非两种方式:一是立身行道,他们以自身的行为世范告诉后世子孙,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圣成贤,成佛成道,“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二是著书立传,儒家的四书五经,包括佛道经典,经典之光永流传,就像一本说明书,指引你打开人生的正确方式。

    王阳明先生在《尊敬阁记》中说的极为精准:“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经代表的是一个恒常不变,自然而然的康庄大道,如果你背道而驰,按照老子的观点就是“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必然遭受巨大的灾殃。

    而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个数千年未有的巨变,鸦片战争以后,我们本民族对自己祖先创造的文明反攻倒算,废除经学,跪服于西方的科技成果,甚至在强烈的不安全感、自卑心的动力驱使下变本加厉,比学赶帮超,结果邯郸学步,西方科技成果背后的科学理性,为真理献身不计名利的精神没学到,崇高的宗教信仰、自律的道德观没学到,嫁接到我们人心贪欲之恶的温床上,开出了朵朵奇葩。

    所以,没有经典的指引,没有圣贤的垂范,今人挟科技之威,征服外物的野心和欲望,倒行逆施,乖张妄为。俨然成了地球的新霸主,滥用自然资源,驾驭生灵万物。

    《易经》早已料到“亢龙有悔”《易·乾卦》,当人在穷奢极欲之际,必然会受到深刻的教训。人在宇宙天地面前太渺小了。试看今天的新冠病毒,小的如一粒尘埃,居然把强大的人类折磨得苦不堪言,自负的人类终于明白,生态链圆满如环,哪有什么顶端——如今人类对病毒的恐惧,就像动物对人类。

    如果我们本着“仁者与万物一体”的襟怀,遵循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会不会避免这次疫情?或许,有人说其中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但至少我们可以在面对厄运的时候无愧于天地,从容应对;至少我们在面对疫情的时候,没有恐惧,要知道,今天疫情的恐惧,并不完全来自病毒的侵蚀,而是在人群中冷漠倾轧,信任危机中,看不到光明的未来。

    所以,当看到疫情凶猛的肆虐,这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用血肉之躯与死神搏斗,阻止病魔的蔓延,这样的感动,我们忍心面对吗?当我读到澎湃新闻这首史诗,感动之后,我整个内心涌起的却是一抹难言的悲凉。

    我悲凉的是中华文明这个“秀才”,就像空气一样平淡,你忽略她的存在,然而她却在你呼吸之间决定着生死,你有为她感动过吗?

    正是这位“秀才”,她陶养出最高明的上工大医,“不治已病治未病”,顺应自然大道,将病苦的苗头扼制在未发之时,然而,在世人眼中,这样的医生碌碌无为,他们更愿意相信利用先进的仪器、药物,让病人在痛苦的挣扎中看到身体现象的好转而心生感动。

    而我更悲凉的是那些让我感动的“救火乡亲”,他们也无比珍惜自己的生命,有温暖的家庭,爱Ta的家人,却为了一场无妄之灾付出沉重的代价,没有这次疫灾,或许李文亮医生夫妇可能正在和孩子参加亲子运动会;钟南山院士正在泳池里变换着泳姿;武汉街道的热干面飘着香气……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平常的轨道上,而不是以这种方式成为感动中国的人。

    而愚蠢的财主,要怎样才能了解秀才的价值?可知正是这个秀才,“见险而能止”《易·蹇卦》设计了一条经典的光明大道,保佑了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

    痛定思痛,让我们远离无谓的感动,回归自然吧。平常心是才是道,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相濡以沫的感动,不如相忘于江湖的自在,这是中国文化给人类最伟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曲突徙薪:武汉疫情之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tm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