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大学的时候学网易的公开课《哈佛幸福课》,可惜,好像并没有践行很好,不过也算是能让我现在有重新感悟的机会。
这次听的三本书《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真实的幸福》,以及《活出最乐观的自己》,都是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写的。我将整合三本书内容,穿插自身经历。
在《真实的幸福》里写到,幸福指的是人生丰盈,幸福持久度=幸福的范围+生活环境+可控因素,为了有持久的幸福感,我们需要训练幸福的能力。幸福的范围,包括先天设定值和由于人的适应力,所以难以改变。生活环境改变代价大,且收益小。那么我们可能入手的是可控因素。
说到可控因素,《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里面说阻碍改变有三层因素,生物,证据和力量。具体从改变的难以程度来说,最难改变的是生物层面,也就是比如基因影响的肥胖酗酒等先天因素,这种基本上得靠科技发展;需要花较大精力改变的是,焦虑暴躁等,比如害怕当众演讲,解决办法是承认情绪,解决问题,运用系统脱敏,也就是独自演讲到熟人面前演讲,再到当众演讲,逐渐适应;最易改变的就是错误认知,运用的办法是反驳。总得来说,对于自己不能改变的接纳,对于能够改变的去行动。不责怪最初引起的原因,而是想办法如何解决,达到彼岸的方法不一定是溯源,可以借外力,直达目的。情绪是指示器,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缓解情绪。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里,着重讲解了如何在遭受打击时,面对悲观情绪,让自己乐观面对,也就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书里分析了习得性无助和悲观的表现和来源,以及非常好用的转悲观为乐观的认知行为疗法,即事情>想法>后果>反驳>激发>解决问题。
恰好我最近考执医操作的时候,就不知不觉运用了。执医考试一共六站,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为一站,由于之前考研和调剂,加上规培,看理论部分比较多,而一年没实操,所以大部分时间精力放在了实操,总之,轻敌了。当时病例分析的时候,主要诊断下错了,考完之后立马反应过来,但已经晚了,而且之前众说纷纭,有的说理论没60%的分就过不了,当时有点不想考的冲动。好在离考下一轮有点时间,在那坐一会,想着,还有77分,万一剩下的能拿60分,万一是总分60分过,你不好好准备,不就亏了?而且都花这么大代价培训来考试,不考太亏了。再说,万一没过,也是教训。的确是自己轻敌了,但当下,埋怨自己已经没有用了,想想怎么去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后来,过了。
最近朋友发现我自我怀疑否定的毛病,让我对发生的事情做复盘,写事件,感受,再注重写好的方面。现在悲观已经太多了,不是那么担心自己盲目乐观。多看到好的方面,自己可控的方面,幸福感会强很多。从人际关系和能力方面,幸福感提升的空间有很大。强准备,是对不确定性最大的可控,然后,对结果,放宽心。
乐观是可以修炼的,说这么多乐观的好处,不是说悲观不好,毕竟人在那么大竞争下活到现在,悲观是留给我们保命的,只不过不同情况,配比要注意。毕竟人生漫漫,需要加点乐观,才有更大继续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