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城遗址位于依兰县城北门外,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距哈尔滨市区261千米,是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沿依兰县城通江路北行二里左右,就可以到达这个又被称为“坐井观天”遗址的地方。
那日,我和友人沿着通江路缓缓而行,两侧绿木成荫,日光点点斑驳,洒在柏油大道上,有风吹过时,阳光也随之摇曳,不知这今日的风与光影,可与那几百年前的风与光影相识?而这林荫大道也似乎成了一条时光逆旅,当一座书写着“金代五国城遗址”七个大字的碑石赫然立于面前时,我才意识到我已抵达此行的目的地。瞬间,我感到自己面临着一种选择,我是做宋朝被征服和被劫掠的宋朝子民呢,还是做征服者金国的女真人。在我犹豫不定之时,朋友已经开始讲起“五国城”名称的来历。
公元10世纪,分布在依兰以下松花江和黑龙江沿岸的“生女真人”,形成了著名的五大部族,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和越里吉,通称五国部,五国头城。当然在这广袤地区,并不只此五部。五国部各自有其领地,基本不相统属,是各自发展的独立部落。据《辽史•地理志》记载,五国部于辽圣宗时归属辽朝,“命居本土,以镇东北境,属黄龙府署司”。金时,五国部先后投附金国,划归胡里改路治理。
公元1126年,金(女真)人南下,汴京沦陷,刚刚登上皇帝宝座一年之久的钦宗赵桓只好率百官捧呈降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难"。第二年4月,金兵押解徽、钦二帝和随从千余人及金银珠宝随军北运。1130年,徽、钦二帝被囚禁在五国城,后来又发生“血诏康王”等事件,以及“坐井观天”之说,从此,五国城名声大振......
朋友说到这里时,几只大雁从天空掠过,将我的目光带向那巍峨的五国城城楼,石墙高耸,颇有壁垒森严之势。而城下的游人则取代了矛戈相见的士兵,只是那喊杀声似乎犹在耳际。想想面前的五国城遗址,实乃一处新建的仿古建筑,那真正的遗址,已经残垣断瓦,黄草连天。我不禁感从心起,有了几句诗:
萧萧征战场,寂寂落花衰。
山泣千盔锈,河殇百骨埋。
残墙呼欲坠,旧帜背风歪。
鼓响今何在?托云雁字排。
继续前行时,已经到了“坐井观天遗址”牌坊前。牌坊后是被掳大宋皇帝的全身像,他身后的仿古院舍,错落有致,鳞瓦红墙,掩映在碧树蓝天之下,颇显宁静。来游览之前,我查了一些资料,在历史上,徽钦二宗被俘后,毕竟是君王,金国统治者还想利用他们要挟宋廷,所以并没有将他们链锁加身,只是软禁了而已。在居住环境上,并不是像民间传说的那样“坐井观天”,囚禁在枯井里面。从徽宗在五国城所做的《思断肠》诗中便可以得知: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燕飞。
居所是有门的,自然是屋舍,诗中“破扉”、“萧条孤馆”虚写的是一份心情,就是实写,也乃人之常情,毕竟他曾是大宋天子,皇宫里雕楼玉砌,锦衣玉食,而今被囚蛮夷之地,怎不感慨良多。对于徽钦二宗被俘,南宋文人是避讳的,称为“北狩”,意思是他们的君王去北方打猎了。明明是被外邦囚禁,如笼中困兽,却说是去打猎,是不是有点儿自欺欺人。想必只有后世的民间小说,如清代钱彩的《说岳全传》和清末民初许慕羲的《宋宫十八朝演义》,才敢“造次”称其处境为“坐井观天”吧。另一个原因,或许是从文学创作角度激励那种复仇感,爱国感,激励南宋臣子“从头收拾旧山河”!
遗址中,一处茅草土房前的木门上挂着标牌,上书“宋徽宗赵佶地窨子住所”,窨,即地窖,因此,这里就是所谓的坐井观天遗址吧。移步其中,不免感慨,过惯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生活的宋徽宗,屈居斗室陋屋,有家不能归,有国不能回,精神上是何等的落魄呀!而此时“坐井观天”一词却也恰当地表现了他们精神上的困苦吧!
而五国城遗址内,女真士兵的塑像各个英武骁勇。他们身材高大,手持兵刃,威坐鞍革,宽阔的脸堂高傲上昂,马蹄抬起做奔突状,煞有介事,露欲踏遍中原之势。想必任何朝代,在强大之时都是趾高气昂吧!但是,世事流转,金国最终国力衰微。1234年,金国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之下灭亡。
时间将一个又一个王朝铸成历史,历史又为后人留下一座又一座遗址,只有涛涛松花江水一直向前奔涌。游览五国城回来途中,与友人驻足江畔,远眺水天一色里,一位鱼人在静静垂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