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可视化教学

可视化教学

作者: N3160刘金蕾 | 来源:发表于2020-03-20 23:56 被阅读0次

    今天听了王珏教授作的一场关于可视化教学设计的报告,认识到了学习在大脑中发生的本质,并对目前的学习和教学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报告中,我学习到以下几点深有感触。

    一、学习的本质

    学习的本质是建立联结—建立个体内部经验与外部信息之间的连接。我们知道我们的大脑都是由一个一个的神经元所组成的,而信息的传导也是借助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而这些突触本身是并不连接的,它需要经过一定的刺激从而能够产生连接,而这些刺激就是不断的去强化练习才可以产生,也就是所谓的“自动化连接”。在学习中,如果我们想要熟知某一知识、公式,并能够熟练地应用,那么就需要持之练习,知道能够达到自动化联结的地步。比如我们对于九九乘法表,从一开始的不熟悉,到后来的十分熟练地应用,其应用的就是通过不断的练习,从而达到自动化联结。

    二、大脑更加喜欢图像类信息的记忆

    在大脑对于信息的接受与处理中,有两种方式—语言类和图像类。先说语言类,大脑是不喜欢语言类的信息的,当我们给出一个新的知识的概念时,大脑在进行编码和理解必须要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工具,从而在这些工具的帮助下,形成对信息的编码。而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我们对于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旧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很难保证新知识的正确性。比如我们在构建所谓神仙或外星人的影响时,根据的永远是我们人类的形象,这就是鱼牛隐喻。

    而大脑喜欢图像类的信息,在对于图像类信息的收集时,大脑几乎可以在瞬间完成,甚至不需要借助解释或者分析,它会把图像散发出的所有信息都收集到大脑中,并对其进行自动化解释。比如见到一样东西,我们会不自觉的把它的形象进行理解和联结—比如形状像大饼啦等等。大脑在处理图像类信息时,采取的是直接建立场景的形式,无需借助之前的有关知识或经验,因而效率更高。

    三、知识可视化的内在机理

    1.语言理解需要依赖经验,而视觉可以直接创造经验。比如给大家一个概念“离岸流”:“学名裂流,是一股射束似的狭窄而强劲的水流,它以垂直或接近垂直于海岸的方向向外海流去。其宽度一般不超过10米,长度一般在30~50米之间,有的长达700~800米。这束水流虽然不长,但速度很快,流速可高达每秒2米以上,每股的持续时间为两三分钟甚至更长。”我们需要用很大力气边读边去理解想象离岸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当然,这中间还包括想象错误的情况。而如果此时配上一个图画或视频来介绍离岸流,那么在学习者的大脑中就会清晰地留有离岸流这一事务的准确印象。

    2.人类不擅长语义化记忆,视觉化记忆最高效

    如果我们对于一个知识点,在大脑中不能形成相应的表征,那么就只能依赖死记硬背,而死记硬背的最后结果是很多知识点都不理解,也就形成了夹生饭,学生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而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实现可视化教学。使得教学符合大脑的认知规律,多采用图片化、视频类的信息呈现方式。

    3.看到比听到更容易理解,视觉促进理解

    看到的往往印象深刻,因为生动、形象,在大脑中可以轻易形成表征。而听到的语言介绍则会显得干巴巴的,不受大脑喜欢。比如我们在介绍一个人时,会客观的介绍他的身高体重、相貌性格等特征,而我们脑海中的印象也会十分模糊。但是如果直接给大家呈现一个人的图片或者视频,或者与被介绍者共度一小段时间,那么对这个人的了解要多于干巴巴的文字介绍。

    4.语言之间的关系更隐晦

    这场讲座让我从大脑认知层面上对学习的发生有了一个准确的认识,从讲座中,我知道了为什么满堂灌的效果不佳,为什么我们在课堂上争取用最准确的语言向学生解释,但是学生却依然一头雾水,为什么我们明明讲得很清楚,学生却似懂非懂。听完这个讲座,我才有所了解:原来,我们采取了大脑不喜欢的方式授课。那么以后要把可视化教学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用可视化教材取代干巴巴的讲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可视化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re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