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蔡丽丽老师:教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在生活中泛化二

蔡丽丽老师:教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在生活中泛化二

作者: 蔡丽丽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10-10 13:48 被阅读0次

      我们现在的教是为了未来不用教,无论是我们老师教家长还是教孩子。或者我们的家长教自己的孩子。有些人会说,孤独症儿童不是一直都要干预吗,怎么会说未来不用教?是的,他们可能一辈子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但是前期干预做好了,泛化做好了,直接影响后面的干预,以及孩子的预后。这么说吧,泛化做好了,孩子真的学到东西了,有前面的积累,孩子的思维开阔了,对外界改变的接受能力提升了,后面面临各种问题,他才可能有去处理的能力,即使能力不太够,你帮助起来也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如果习得的技能都没有泛化出去,那么很多这些技能都会退化,等于没学,你教那样东西都要重新开始,因为他没有基础,没有相应的能力。就两者相比,大家应该知道家长一定要把自己武装起来,成为一个专业的人,这关系到家长和孩子的生命质量。

      那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明泛化教学的层次和注意事项。泛化的层次包括人物泛化、指令泛化、教具泛化、反应泛化,情境泛化。下面我们一一说明。

      人物泛化,也叫教导者泛化。这个人物也就是给他发指令的人或者跟他互动的人。我们会发现孤独症儿童经常只听一个人的话,或者只听几个人的。很多话跟家人会说,一出去跟别人就不会说了。我们都知道这一定是不可以的,如果这样孩子是走不出去的,所以我们要做人物泛化。那么现在人物泛化怎么教学呢?一般情况下,我们这些孩子是先和熟悉的教导者形成配合和互动,比如爸爸妈妈和个训老师。再和比较不太熟悉的成人形成互动关系,比如爷爷奶奶和别的亲戚或机构的其他老师。三就可以加入熟悉的小朋友,但这个小朋友必须善良的,会听我们的话,而且我们要提前跟他说清楚他该做的事。后面还可以加入不太熟悉的小朋友,且渐渐变成只跟小朋友互动。最后就是跟陌生的人进行交流或互动,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总之,人物泛化,就是从大人到孩子,从熟悉到陌生,逐渐让孩子和形形色色不同的人都能舒畅交流互动。

      指令泛化,顾名思义就指令要多变。我们很多孩子学了颜色,我们问他“这是什么颜色?”他会说“红色”。但我们问他“哪个是红色的”或者“苹果是什么颜色的”,他就不能回答了。也有的小朋友是这样的,你跟他说“起立”,他会站起来。当你跟他说“站起来”,他就跟没听到一样。因为他不理解起立和站起来是一个意思。也说明他指令没有泛化出去。那指令泛化要怎么教学呢?指令泛化教学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简单说就是一个问题,你要换着法得问。一个指令,你要变花样来说。但是这需要家长时时刻刻带脑子,动脑筋才可以做好指令泛化。

      教具泛化,教具要多变。举个例子,我们要教杯子,那我们要用实物的杯子教,也要用卡片教。但是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家里我们用他的水杯来让他拿取和命名,他可以准确拿取和命名。但到老师那里,老师用自己的水杯来教学,他就认不出那个是杯子。所以说教学时教具一定要多变,比如我们可以拿不同材质(不锈钢的、瓷的、玻璃的、塑料的……)来让孩子摸一摸,拍一拍,看一看,让孩子应用所有感官来学习。还可以拿不同外形的杯子(比如高矮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让孩子通过大量的学习来真正认识杯子这个物品。

      反应泛化,同一个问题,孩子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同一个情况,孩子要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比如我们问孩子:“你饿了吗?”他可以说“有点饿”,也可以说“还好”,或者“饿死了”“肚子都在叫了”“肚子快饿瘪了”等等。还比如天突然下雨了,他要知道去屋檐下躲雨,或者实在雨大,可以临时去买把伞,或者看到认识的人跟他一起撑伞走。这些都是我们要一点一点教他们的。

      情境泛化,一般是从比较单一的教学环境(个训室)到设计过的相对自然的环境再到设计过的接近自然的环境,最后才是完全自然的环境。比如我们教孩子购物,那么我们要先在课堂上教学,先教孩子认识钱币,营业员,售货员,收银员等职称及他们的职务,再教整个购物的流程及相应语言(拿好钱包→找到商店→找到要买的商品→排队等待付钱→付钱→找钱→把钱装回钱包或拿好→带自己的物品如上钱、钱包、商品回来),这些流程先在情境课堂或小组课上一一练习至熟练,再到比较小的小卖部去练习,练习前要先跟小卖部的人打招呼并说明情况。争取他们的配合。最后再带孩子去大超市进行练习。注意在自然环境中教学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适龄的、功能性的、有自然后效的行为作为目标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泛化方向的平行的,要同时做。那泛化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在泛化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及时强化、区别强化以及及时消退辅助。

      二、要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包括项目难度、辅助方式和强度、强化的种类和频率、熟练度要求、干预时间的长短及项目要求等等都必须有计划地改变。这点信息量比较大,需要家长在学习后实践,实践后反思,才能沉淀吸收。所以家长要结合上面的内容马上去应用。

      三、避免过度泛化,有些时候由于我们教学的问题,孩子会出现过度泛化的问题,比如我们教称呼的时候,我们告诉孩子,我们可以叫长头发的女的叫阿姨,后面孩子看到一个长头发的15岁的姐姐也叫阿姨,看到长头发的奶奶也叫阿姨,这就出现过度泛化了,所以我们教学一定要注意描述的准确性,我们可以说,长头发的年龄跟妈妈差不多大的我们可以叫阿姨。

      以上内容为厦门童童向上蔡丽丽老师教学实践以及学习反思的总结。能力有限,欢迎指正,也希望家长踊跃提出相关问题,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蔡丽丽老师:教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在生活中泛化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up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