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社科
现代文学与“五四”文学革命

现代文学与“五四”文学革命

作者: 徐徐清风娓娓道来 | 来源:发表于2018-06-25 16:16 被阅读8次

    按:最近读许子东教授的《中国现代文学课》,讲得深入浅出,对于本人这种对于现代文学一知半解的人是一个极好的扫盲。跟着许老师的解读,对现代文学史上的各位大师有了更深的了解,真是后悔以前上学时为什么没有认真读一读各位大师的作品,是为憾。


    01 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

    时间、空间、语言和性质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内地学界的概念,1949年之前是“现代”,1949年之后是“当代”。1840-1911年是近代、之后叫现代、现代以后称之为当代,这是官方定义。

    它与西方的“现代”有关联,又不等同。比如西方的现代主义、现代性、现代化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不一样。

    讨论“文学”有很多限定方法,一是时间、二是空间、三是语言、四是性质。

    中国现代文学的时间范围:1917年-1949年,这是内地主流学界的定义,这个阶段成为“现代”。在海外,基本上没有1949年以后“当代文学”这个特定概念。

    空间:现在有“民国文学”的概念,但是既是时间、也是空间概念,都牵涉到台湾。几十年前内地是不讲“民国”这两个字,叫“旧社会”,所以叫“中国现代文学”。民国这个概念重新用,说明现在中国的政治开放开明,尊重历史事实。

    语言:中国现代文学讨论的只是汉族文学,而且就汉语的白话来说,讨论的是新白话,就是现代汉语。(水浒传、红楼梦是旧白话、巴金、老舍这些是新白话)

    性质:把民国时期大部分中国人看的文学排斥掉了——通俗文学、流行文学。它们在五四时期有一个名称,叫“鸳鸯蝴蝶派”,也叫“礼拜六”派。广告是这么说的:“宁可不讨小老婆,不可不看《礼拜六》”。代表人物张恨水。

    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分别

    modern,在民国不翻成“现代”,翻成“摩登”。现在“摩登”这个词就不够摩登了。

    第二是,modernization,现代化。比较学术的概念还有modernism,现代主义。

    modernism,是西方的一个文学流派,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到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它和中国现代文学是两回事。代表有乔伊斯、福克纳、海明威等,二战以后就没落了。

    现在西方是post 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我们都是伴随着后现代主义长大的。现代主义就是,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后现代主义就是画罐头一排。

    西方现代主义恰巧同中国现代文学同一个时期,不能混淆。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加浪漫主义。而这两者是西方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文化成果。我们当时国门打开,首先接受的西方在上一个世纪占主流的文学,托尔斯泰、狄更斯、巴尔扎克、雨果、拜伦等等。

    现代性,modernity,就更复杂。简单讲就是一种和现代化进程有关的意识形态。

    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分别

    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们有一个非常清醒的意识,他们是中国的作家。而这之前就是文人,不需要为中国写作,也不为君王写作,而是为天下写作。

    近现代背景变了,“民族-国家”概念进入了现代文学的核心,是西方文化的影响,是欧洲出来的。这个概念通过帝国主义殖民或革命进入全世界,在中国最初是被迫接受。

    胡适的一篇文章开启中国现代文学,就是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文学改良刍议》。

    中国现代文学在大陆是胜利历史、在台湾是失败历史,香港没有限制。

    作家许杰先生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就是文学,因为打破了语言的常规。文学就是对于语言的一种陌生化,而语言表达总是追求表达更快更直接。

    02 留学生们的救国之道

    关于“五四”的不同看法

    第一个是学生运动。1919年5月4日,因为巴黎和会,北大学生上街游行,火烧赵家楼。

    第二个是,1917年到1923年的白话文运动以及新文学运动的开始。白话文,从留学美国的几个学生提出建议,到全中国实现用白话教书,中间最多只用了6年,非常厉害。

    第三个是,泛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文学。

    还有几个大家的观点:

    余英时:认为“五四”有很多不好的后果,直接影响到后来的WG,摧毁了民间社会。余英时是钱穆的学生。

    李泽厚:那一代知识分子身上有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叫启蒙、唤醒大众;第二个任务交就往,国家要亡了,必须救国。两个工作本来可以统一,但在当时中国,经常发生矛盾。

    林毓生:这代作家不是反儒教的,恰恰他们是太儒教了。用思想、文化来解决社会问题,这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一个古代国家转向现代国家,其他国家都是依靠军事、经济、法律,只有中国要依靠思想。

    李欧梵:五四讲民主、讲科学,但民主、科学至今都没有成功,只有一个成功了,及时进化论。简单地说,什么东西都是越新越好,三观之中,唯有中国人的时间观变了。

    中国文学担任的家国使命

    放眼全球,没有一个像中国一样,是由研究文字和文学的人发动的。整个中国的现代社会变化是由文学运动产生,而文学运动起源于两篇讨论怎么写文章的文章。

    必然原因是中国儒家的“文以载道”的传统。

    胡适和陈独秀,他们在一百年前用两篇文章启动现代中国文化政治的巨大变革,其中一个是1879年出生,一个是1891年出生,一个是七零后,一个是九零后。很多作家,都是八零后和九零后。当初,他们这一代人做事情的时候,都非常年轻,就是今天意义上的八零后、九零后。

    现代作家们的家庭规律

    大部分的中国现代作家的父亲,都在这些作家未成年时去世了。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包含某种规律性。

    比如鲁迅的父亲,他十来岁时候去世,郁达夫的父亲、老舍的父亲、茅盾的父亲。

    鲁迅说过:当从小康人家堕入困境时,你最容易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这里面两点非常重要。第一,小康人家。第二,钱要越来越少。一般父亲去世,家境就往下走,虽然还有些家底,但是越来越惨。当然当代作家就不一样,比如余华、莫言、王安忆等。

    还有一个规律,这些现代作家的启蒙老师大都是母亲。中国现代文学里面说父亲好的极少,算来算去只有一个半。一个是冰心、半个是朱自清的父亲。母亲被人恨的只有张爱玲。

    比如胡适,不管什么人的话胡适都可以不听,但一定要听母亲的。

    很多中国现代作家都是这个人生模式:父亲去世了,母亲和儿子互相拥有。老舍和母亲、郁达夫和母亲、鲁迅和母亲、胡适和母亲。

    母亲最重要的愿望和指示就是娶妻生子。当时就是母亲已经指定了一个原配夫人,但他留学以后又找到了新的爱情。

    中国现代作家多有第二次婚姻,胡适却是一个例外。虽然也有些女朋友,夫人却只有江冬秀。胡适的思想洋化,外表也非常洋化,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可是他内心一直有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标准。

    “五四形象”的穿衣风格,最简单的就是戴一条围巾,一遍垂下来,另一边甩过去,这也和胡适有关。

    03 两篇文章启动了文化政治的大变革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要点是“八不主义”,最重要的是第八条。

    要理解这篇文章历史意义,要看大背景。要改变民众,从文字入手。文言文太难。

    什么都是白话好,有一样白话不如文言,就是写诗,这是梅光迪的观点。

    许教授也私下认为:五四的小说、散文、戏剧都不错,可是新体诗能不能必过旧体诗,这是有疑问的。

    而胡适认为写诗也是白话好。这就是胡适勇敢的地方。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看看两个人的文章的名字。他们共同点都不是爱好文学,把文学当成工具。

    胡适把文学作为工具,目的是文字改革、语言改革;而陈独秀把文学作为工具,要社会改革、政治改革,这是一个不同。第二个更为不同的是:一个是”改良“,一个是”革命“。


    非独立行为能力者请勿入内。本文纯属一个毫无远见和真才实学的小小房地产行业HR从业者的愚昧见解,仅供讨论。

    以上文字,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欢迎转发,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代文学与“五四”文学革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eq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