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香:逻辑思维·人文篇

书香:逻辑思维·人文篇

作者: 静夜语思 | 来源:发表于2023-02-27 16:43 被阅读0次

最近看完了罗振宇写的《逻辑思维·人文篇》,如果一定要说这本书的写作逻辑,窃认为就是罗振宇读了很多人文方面的书,书目如图所示:

然后他从不同的角度写了读这些书的感受,然后把这些读后感整理在一起,就成了这样一本书。

一般来说,我不喜欢听人讲书的,比如XX读书会,我是从不听的,曾听过这样一个比喻,听人讲书,就好比别人把甘蔗嚼过一遍后再吐出来给你吃,这其中的滋味,大打折扣了,所以不如亲自去看看这书。

应该说看读后感的感觉和听人讲书的感觉应该差不多,但是罗振宇写的这部读后感合集,融合了他很多的阅读经验和亲身经验,除了朱光潜的《谈美》,我曾听说过,其他书目我都没看过,这就意味着,阅读它们,可以让我在最短的时间里扩大我的知识边界。

我突然就理解了喜欢听XX读书会的粉丝们,在当下,生活节奏较快的时代,很多人没有时间看书,于是喜欢听XX读书会,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知识。

言归正传,读这本书究竟让我获取了哪些知识呢?除了前天我分享的图片里的三个问题,我另外再举几个例子吧:

比如,游戏为什么会让人上瘾?

罗振宇在书里提到有这样几个主要因素导致的:一、荣誉感,很多人在游戏里打怪升级,获得各种头衔,这样能让人取得成就而且有荣誉感;二、及时反馈,大家都知道游戏有声效的,你扔出的每个炸弹,砍下的每一刀,声音都有出现对应的效果,而且最重要的是,你消耗了多少体力,打败了多少怪兽,游戏画面立马都有显示的;三、社交需要,如果一款游戏成为社会主流,而你不会玩,那你可能就融入不了那个圈子。

这些上瘾因素让我产生了很多教育方面的感想,比如我可不可以让我的课堂也同时具备这几个因素,于是让学生都对我的学科、我的课堂上瘾呢?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一,荣誉感,每项课堂活动结束后,我立马表扬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精神奖励或者物质奖励,如今天课堂上就有学生抽中了“和黄老师合影”“和校长合影”“被三个不同的同学夸奖”“一杯奶茶”诸如此类的奖励;

二、及时反馈,我最近爱上了用坐标轴上课,我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坐标表,每个同学发言结束后,根据正确与否的情况,及时画“正”字,这样每个同学都会及时看到自己在这堂课的表现情况。

三、社交需要,我在课堂上经常设置小组合作环节,以及课后拓展环节,这经常需要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下,与同学或者老师互动,一起解决问题,另外,他们下课后还会跟隔壁班同学讨论自己或者同学在语文课上获得的奇葩奖励,引得大家笑作一团,有合作、有互动,便有了社交。

当然,学习本来就是违背人性的,需要克服人性中的许多弱点,所以想让学生像喜欢游戏一样喜欢学语文,难道较大,但不代表不能攻克这个难关。

这本书里还有什么值得思考的点呢,再比如说,聪明人为什么不好打交道?

书里有个章节解释这个问题。聪明人往往善于做目的性很强的思考,比如做数学题,实施某项工作计划,他们很少做社会性思考,人大脑的宽带是有限的,思考这个问题时就不能思考其他问题。相反那些擅长社交的外交家,他们就会不太擅长这种目的性很强的思考。

回到我以前读过的性格优势方面的书来看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了。过于外向的孩子大多不专注,或者专注的时间较短,而内向型孩子大多更专注,也是这个道理。

再说这本书里让我深深认同的一个点:故事是最符合人类心智的沟通方法。

人类文明是啥?就是人类的虚构能力,说白了就是讲故事。比如我们跟学生讲好好努力学习啊,要考个好分数,读个好大学,学生会听吗?会,才怪。学生需要听故事。那我讲什么呢?

在漫长而枯燥的九下复习备考阶段,我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隔三差五地就给他们讲故事,讲清华北大的学霸们的故事,讲催眠大师艾瑞克森如何战胜小儿麻痹症的故事,讲我儿子学习跳绳的故事……这些故事比干巴巴地训话有力多了。这也逼迫我们所有老师,都要做个会讲故事的人。

这本书里有一些金句,我一看就热泪盈眶,比如

“读不读经典,这是外界对你的评价,有没有搞清楚真正好奇的问题,那才是你自己的收获。”

“阅读如此美好,任何功利心、虚荣心的杂质都是对它的玷污。”(这句是作者引用刘瑜的话)

作者写蒲松龄和司马迁,“其实这两个人都已一己之力,创立了中国文化的一种文体,更重要的是,在创立的时候都极其孤独,都是一个人,没有知音,一杆笔面对千秋万代,都花了一生的心血,都篇幅巨大,都是在写的时候不知道它能不能流传下去。但是他们都写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香:逻辑思维·人文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gh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