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时挺可怜的。
大人工作不顺心,回到家看到孩子,哪里看都不顺眼,忍不住非打即骂,将情绪的垃圾倾倒在孩子身上。
夫妻间有矛盾,不想正面刚,就旁敲侧击拿孩子下手,向对方示威,表示不满。亦或是,藉由对孩子冷言冷语,发表对对方的不满,让孩子成了夹心饼干。
1.
生活中,拿孩子出气的情况并不少见。
比如“踢猫效应”的故事。
一位爸爸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坏情绪会传染,引起的波动会殃及很多无辜的人。波动从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最后,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
2.
家庭里,如果夫妻之间存在的矛盾没有解决,双方不直面问题,不沟通交流,而是选择逃避压抑,长时间积压的不满只能通过其他方式释放——拿孩子当做出气筒。
孩子首当其冲成了父母发泄情绪的替罪羊。
孩子长时间充当替罪羊的身份,维持了家庭关系的平衡,但是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又会反噬家庭关系的平衡,让父母不得不正面解决,面临更多的难题和挑战。
3.
如果不想让家里的麻烦越来越多,就不要逃避当下应该解决的问题:夫妻间的沟通,工作上的难题,个人情绪的低落。及时止损,不波及他人。
学会控制情绪,是成年人最好的修养。
不随意发脾气,是给孩子最好的熏陶。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