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深刻的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对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对于医院管理层而言,如何在最紧急时刻做出最科学的决策是最关键的问题,考验的是应急状态下医院管理层的预判和实战能力。每个决策要基于疫情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动态调整,大到医院救治流程的改变,具体到某一类患者治疗方案的敲定,都需要管理层给出方向上的指引和具体决定。我有幸参与并经历整个过程,回顾过去的90多天,深感医院管理层在这次抗疫大考中切实做到不忘初心,无愧职责。对于每一个体而言,我们很多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发生不小的变化,每天所见所闻所思所得,几乎都跟它有关。从大年初三开始,我保持着早出晚归和周末无休的工作状态,从疫情期第一阶段的严防死守,到第二阶段的复工复产,到后疫情时期谋图发展,一纸文件到执行落实的距离涉及到大量的人力调配和流程改善,该补充的制度和规定需要继续补充,该完善的流程继续完善,都是脑力活加体力活。在最繁忙的时候,启动对自己军事化管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规律生活,最大程度保证合理分配精力,度过了一段与医院同呼吸共命运的无悔岁月,期间,多次辩证思考本次疫情的危与机,陆续记录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疫情期第一阶段忧与虑
(一) 迅速反应,组团备战
疫情发生后,医院第一时间成立了院长,副院长和相关职能部门及临床科室负责人等在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一支包括急诊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放射科,检验科,心内科和肾病科等多学科专家救治组,制定了佛山市中医院防控新冠肺炎应急预案,对疫情监测、预检分诊、应急处理、医疗救治、院内会诊和远程会诊等进行了系统安排。组建了2020年疫情应急管理群,周密部署,第一时间做了以下4个准备:1.立即准备发热门诊;2.筹备隔离病区;3.成立100多人的救助队伍;4.检查和储备防护物资。
在大年二十九(1月23日)医院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取消了核心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关重点临床科室主任休假。当晚把2号楼的住院大楼全部腾空,在一楼按照三区两通道的标准快速搭建24小时发热门诊,将7楼肝科病区所在的楼层进行消毒改造,建立了隔离病区。恰逢春节期间,医院患者量减少,遂将1号楼和6号楼实行近层科室合并,关停了口腔科,耳鼻喉科,肝科和针灸科等科室,全力做好院内防控工作。
(二)进入实战,适时调整
作为一把手,院长负责整体指挥和大事决策,在疫情第一阶段确定了全方位巩固感控防线,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双零感染的目标。目标确定之后,各分管副院长负责具体操作的执行和落实。从决策到落实的各环节,运行得都十分顺畅。手卫生、及时消毒等基本的感控工作,严格监督执行,保证落到实处。除此之外,还主要做了以下几项核心工作:
一是创新性提出了院区和病区红黄绿分区管理感控思路。
对于整个医院院区而言,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属于红色区域,普通门诊属于黄色区域,住院部及手术室属于绿色区域。具体到每一个病区,根据每个病区实际情况,设立单间隔离病房,用于收治核酸结果还没有出来的急诊患者,属于红色区域;设立黄色区域的几个病房,用于转入住院期间的发热患者。绿色区域的病房则收治基本排除新冠的普通患者。不同的区域均有相应的感控标准。按照标准,设置了门、急诊预检分诊台,严格执行新冠肺炎患者筛查的标准,做好就诊患者的筛查工作。对于需要住院的患者,以及需要手术的患者,医院也严格执行新冠肺炎患者筛查流程。在前期疫情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一般不安排择期手术。遇到一些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医院也制定了相应的新冠肺炎筛查流程。如果仍旧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就启动急诊手术患者新冠肺炎院内应急预案。手术安排在负压手术室内进行。手术后,再将患者送回隔离病房,并严格按照院感要求,对手术室进行消毒。
二是实行早交班两查房制度,确保简单问题现场解决,复杂问题不过夜。
这段时间以来,不论是国家还是广东省,以及佛山市,出台的疫情防控方案、疾病诊疗规范都在不停地更新。这些是指导临床开展工作的依据,医院管理层需要不停学习最新文件精神,对政策、规范、指南等要保持极度敏感,还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将政策方向转化为医院意志,同步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佛山市中医院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医疗管理规定从1月22日的第一版到4月13日的第五版修订版的出台就是为了通过层层传导,确保工作压紧压实。大年初四开始,医疗副院长就提出了防疫期间实行早交班两查房制度,确保医院的问题能在每天早交班和两查房中立即解决,绝不拖到第2天。每天上午八点,主管医疗和院感的副院长,院感科,医务科负责人,前一天的院总值和当日院总值交接班,讨论并解决昨晚院总值夜查房发现的问题,同时商议近期医院防疫重要决定和措施。每天下午四点院领导带领院总值,医务科和院感科查房。针对查房中发现的医院问题及临床科室反馈的问题现场拍板,现场解决。从管理的角度,这个制度帮助医院管理上下联动,加强医护互动,第一时间解决遇到的问题,使得整体防治工作高效,而且这种氛围也让所有人时刻“绷紧一根弦”,不会对防控工作掉以轻心。
三是高效统筹整合资源,确保人财物充足。
一是多举措保障防护物资。然早在疫情开始,医院就积极多方采购医疗防护物资,并接受社会捐赠。但在2月底之前,医院的防护物资保障一直处在紧平衡的状态。2月13日给医院50名驰援武汉的队员配足防疫物资之后,医院的防护服只剩下50套,其他的防护物资也相对不足。医院在全院各科室采取了防护医疗物资“分级定量供应”的方式,建立全院医疗防护物资日报表制度,各类医疗防护物资的消耗量和库存量一目了然,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并要求体检中心,口腔科等没有患者的科室人员减少来医院的次数,以降低口罩消耗量。分级指的是:一般医务管理工作者,一天限领1个口罩,一周上足7天班,就领7个,类型是普通口罩。临床医务人员,每半天一个口罩,类型是医用外科口罩。直接接触疑似、确诊患者的医务人员,比如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以及从事核酸检测的人员,医院给予最高级别的防护,类型是N95口罩。一些高危科室,比如口腔科、眼科以及消化内镜、纤支镜、喉镜等需要从事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工作人员,在医用外科口罩的基础上佩戴护目镜,以及防护面屏。二是医务人员调配。在24小时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建立早期,医院就协调其他科室人员参与防疫工作,调度了内科,急诊科等专科医师参与医院24小时发热门诊的接诊;调度内科各专业组主治医师、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参与到隔离病房的工作,保障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两个重要阵地的人力充足。与此同时,在全员医务人员中发动参加抗疫志愿队,随时准备支援佛山市定点医院和必要时驰援武汉工作。医院还组建了第二、第三梯队候补人员,并做了储备人员的培训工作。正因为有早期人员的充分准备,在2月12晚收到了国家卫健委紧急调用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的时候,医院才能够在不到三个小时火线集结50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疫情爆发以来,医院有4批共63人派往湖北武汉,荆州,市四和白云机场等抗疫防疫前线,其中有很多都是医院骨干力量。
(三)文化引领,关爱医护
医院多年的家文化建设,员工就是家人,特殊时期尤其备受关爱。即使在防护用品紧张的情况下,医院都是尽最大限度保障一线医务人员所需。医院领导格外注重一线医务人员的合理轮班,基于数据进行科学的工作安排。平日一个专科需要开通四到五个诊室。防疫期间,根据患者人流量,只需开一到两个诊室。住院患者是平时的40%-50%,手术患者不到平时的一半,医院鼓励科室合理安排医务人员轮休。对于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医院每14天更换一批医护人员,采取8小时工作制,一线医护人员上一天休一天,保证他们充足的休息。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医务人员零感染。要想达到最好的防护效果,最重要的是医护人员自己时刻保持警惕。医院进行密集宣教,让医护人员认识到新冠肺炎的严重性和传染性。对特殊部门及特殊岗位每天进行标准化培训,模拟隔离病房,严格按照实战流程进行培训。
二.疫情期第二阶段的知与行
即使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医院高度重视医疗资源的协调和分配,秉持着“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正常医疗服务提供”的原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2月24日,广东省决定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之后,医院就开始启动严控的同时推动复工复产。这背后不仅需要医院做到防止院感,还要对非一线科室医护进行培训、演练和督导,从而来提高全员的防控意识。
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共服务门诊患者较2019年同期下降了60%,住院患者较2019年同期下降了70% 。4月份开始,医院的医疗业务逐渐回升。截止目前,住院患者已超1500,日均门诊量超过5500,医疗工作量已经达到了疫情暴发前的70%-80%。回顾复工复产,医院还主要做了以下几项核心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落实七个一,把好四个口,管好三类人,严格清洁消毒。
七个一包括成立一个防控专项工作小组,盘点一次防护物资储备,落实一项健康确认工作,开展三次全员培训,组织两次应急演练,建立一支感控督导员队伍,进行一次综合评估。把好四个口是把好进入医院关口,把好门急诊关口,把好入院关口和把好病房关口。强化三类人员管理包括强化医务人员管理,强化工勤人员管理,强化院外人员管理。医院做好这项工作最关键是执行每天现场指导和监督检查,压实属地领导责任,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解决。对于达不到复工标准的科室予以推迟恢复日常诊疗服务工作,甚至临时叫停日常诊疗服务。
二是第一时间推出了互联网医院服务。
医院于2019年2月开始启动互联网医院建设,以慢病复诊、处方外流、线上社保为目标建立以佛山市中医院为核心的中医互联网医院。是广东省首批22家互联网医院之一,也是省内唯一试点“线上复诊、医保结算、药品配送”一体化服务的互联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互联网医院打通医院内部业务系统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为患者提供覆盖院前、院中、院后和医院间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包括健康咨询、慢病复诊、网上支付、医保结算、远程会诊、远程业务培训、药品配送、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正得益于此前打下的“智慧化”基础,随着疫情的发展,互联网医院发挥了积极作用,接受了10405例患者线上问诊。佛山市医保局也加快医保处方流转结算平台建设,从高血压和糖尿病参保职工开始试运行。很好的解决了疫情期间慢性病患者的就诊需求。
三是多科协同,每日分析核心业务指标,每日督查并反馈。
抗击疫情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工作,需要医务,院感,护理,后勤、设备等多部门协同作战,谁也离不开谁。需要将医院各个部门都合理调度起来,才能在医院面临突发事件的时候,发挥好每个部门每一个人的作用。医疗线的工作尤其重要,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整合多方资源,做好统筹工作。医院领导穿梭于大小会议,反复沟通和解决当前的问题,预计着明天的问题和下一步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疫情期间安装了方舱CT,开展核酸检测,开展特异性抗体检测,重建发热门诊等。坚持每天分析核心业务指标,并在每天督查的时候及时反馈给业务科室,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住院发热患者,加快病床周转,缩短住院日。这一切都是为了保障日常临床诊疗工作顺利运行,为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后疫情时期的思与辨
目前,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安全复工复产成为主要任务。但新冠病毒的神秘面纱还未完全揭开,全球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们也进入了后疫情时代。医院一方面响应国家精准防疫的号召,所有的门诊、病房、手术都已经正常开放。另一方面保持高度警惕,虽然防控方式略有改变,但防控要求一点儿都没有放松。我们尤其会更重视绿区的维护,对重点患者的筛查。
一方面,一些医疗模式迎来意想不到的发展。预检分检制度得到执行落实,人满为患的门诊大楼变得井然有序;“一医一患一室”变成了现实;上线了互联网医院,一路曲折发展的互联网医疗得到医方和患方的高度认可。
另一方面,严峻的疫情防控工作之后面临的更加严峻的经营压力和生存压力。如何进一步加快医院内部管理改革,发挥全院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关乎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之战。具体可以分为短期举措和长期战略两种情况:
(一)急则治标的短期举措
一是尽快启动2020年科主任综合管理目标签订工作。
结合医院发展战略和实际运营情况,制定2020年核心业务指标,分解到各专科,让各专科负责人目标明确,心中有数,才能逐级分级,落实到每一个医务人员身上。
二是建立为期3个月的“职能科帮临床科室”帮包模式。
帮包机制,是以业务线职能科帮包四大片区,以改善经营管理为原则, 至少每周一次参加被帮包部室的早交班,积极现场解决实际经营管理困难,定期向医院领导汇报帮包情况,解决系统性问题。比如可以尝试医务科帮包大骨科,质管办帮大内科,科教科帮包大外科,院感科帮包综合科等。
三是重启基层帮扶机制,开展惠民活动。
随着近期基层医院复诊,基层帮扶工作时机逐渐成熟。要加大基层帮扶力度,建立更加紧密的双向转诊机制,切实扩大基层影响力。 进一步加强门急诊建设和管理,配备优势医护资源,理顺接转流程,在全省范围内打品牌。 服务拓展部要主动沉到一线,紧盯科室需求和患者需求,大力做好院外专家的桥梁工作,进一步加大院级合作与科室合作力度,切实提高患者本土诊疗率。另外,充分发挥各专科的主观能动性,无论是住院还是门诊,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惠民措施,以有力的宣传工具、有效的服务措施呼应群众健康需求。
(二)缓则治本的长期战略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佛山市中医院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未来,佛中医的管理重点可以考虑一下进行六方面的调整:
一是四中新院区建设需有前瞻性战略考虑。
前瞻性战略考虑包括以下三点:1.新院区的急诊或其他病区,在建造时就应为改造传染病区做好准备,平时是防病治病的综合性医院,一旦发生重大灾害疫情,则可以迅速进入“战时”状态,腾出床位,成为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的医疗中心,形成定位明确、平战结合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2.新院区大基建的同时启动智慧医院建设项目,用3~5年时间建成基于5G、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医疗、人工智能的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短期内对医院运营是压力,但从长期看,信息化建设将为未来更高效的医院运营打下基础。3.新院区建设需关注现代化程度。经此一“疫”,医疗机器人的应用会出现大爆发,本次疫情期间,如果有医疗机器人,工作会简单很多。隔离病区,给患者送药、送饭,甚至是查体,完全可以通过医用机器人完成;在远程会诊中,隔离病房内的工作也可以交给医用机器人来做。甚至最危险的气管插管,也可以通过机器人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医务人员短缺问题,还能大大降低处于感染风险中的人次。
二是大力发展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也应该是佛山市中医院发展的重点之一,互联网医院是将传统的线下就诊模式复制到线上,医生在网上值班坐诊,患者在网上挂号和就诊。对于大多数患者,尤其是慢病患者来说,根本无需到医院来,在网上咨询之后,医生在网上开方,药房配药,可以直接快递送到家里,极大方便了患者,也减少了患者在医院的聚集。通过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练后,依托5G技术的互联网医院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医院未来要做的就是制定线上医疗就诊的规范,为新生事物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优化医学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通过本次的疫情近三个月的实战中,我们也初步描绘出优秀医学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肖像,以后可以根据这些肖像特征优化人才培养。在应急情况发生时,一名优秀的医院管理者需要具备以下五项能力:1.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学医背景将大大提升判断时的准确性;2.有应急处置能力。疫情期间很多事情都是突发,需要很强的应急处理和整体协调的能力;3.有科学的预判能力。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变过程中,需要及早对病人每一个阶段进行合理的科学预判,通过预判来调整医院的防控策略;4.整体思维和公共卫生思维。能够让医院关门的就是院感出事,需要管理者具备较好的整体思维和公共卫生思考,通盘考虑,防患未然;5.有较强的协调管理和文字归纳能力。能够了解团队的强项和弱点,具备较强的整合资源的能力,能够激励团队直面困难和克服困难。能够用超强的文字能力进行概括和总结。在这次疫情中,医院派了近60名医护人员到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这些年轻的医务人员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人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疫情过后,医院应致力制定医疗人才计划,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着力打造人才队伍,夯实发展根基。优秀医学人才具有共性特征,医学人才的培养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本次的疫情期间的医疗管理过程中发现、分析和总结出好医生的特点,提取成功基因,绘制“好医生”基因图,建立一个医生人才数据库,为每一个医生建立“棒球卡”,在人事资料基础上,定期记录从业年限,历次重大考试成绩,特长优势,继教经历,科研成果,特殊经历,重大事件,年度工作量,从业总工作量,工作质量考核分数等维度的数据,每一项都有对应的分数及权重,每个医师都应该有一个这样的分数。这个分数就是基因图。当录入关键字段,就可以筛选出对应的人选。按照基因图精准引进和培养好医生,利用一切的管理手段,把成功的基因种植到每个医生身上,未来佛中医会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平台,优化职称等相关管理,打造出一支适应市场变化和医院战略需要的高素质队伍。为医学事业的后继有人做好充分储备。
四是提升多学科诊治水平。
对于新冠肺炎,目前对它的认识还很肤浅,没有特效的药物和疗法,特别是那些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对他们的治疗体现了一个医院疑难危重诊疗的水平。佛山市中医院虽然不属于佛山市的定点收治医院,但一开始就建立了一支囊括了感染科,急诊科,呼吸内科、ICU、检验科和医学影像科等多学科救治团队,对每例疑似患者进行多学科地诊治和筛查。通过应对此次疫情,我们希望在医院开展常态性的多科学诊治,以更好地提高疑难重症的诊疗水平。
五是推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
在本次疫情期间,很多大医院为了应对疫情,都拉开了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以华西医院为例,2月初就拿出4000万帮助科研人员进行新冠病毒相关的科学研究。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华西医院就已经开发出了快速检测试剂盒,疫苗也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佛中医未来的科研也应该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来开展。
六是建立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常态化应急机制。
本次疫情,早期防护物资不足带给医务人员极大的不安,甚至一度影响我们的复工复产。这也反映出我们医院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缺少常态化应急机制,缺乏准确的预判与充足的准备。经过此战之后,医院应更加注重防护物资的储备,常常绷紧院感防控弦,不断优化流程,建立起一套更严密的防控体系,提升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水平。
在疫情最艰难的时期,我们每天身陷各种工作会议中,每天面对着扑面而来的各种难题,但我们依靠大医院的社会责任和公益担当,依靠全院医护人员的初心使命和大爱精神,直面困难,克服艰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风雨过后,作为一个亲历现场的其中一员,我记录,总结和思考。也许单一个体的记录和思考微不足道,难免有局限性,但无数医院管理者们的总结和思考,势必会引起全国医疗卫生行业跨入一段创新征程,让我们广大人民过上更加有获得感的健康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