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接下来的5分钟里,请不要去想白熊”。
第一直觉告诉我,首先出现在你脑海里的画面是什么?
我不知道其他人的答案,但是,听到这句话以后,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的却是白熊的憨厚模样。
为什么明明说的是“不要去想白熊”,而我想的却一直是白熊呢?
其实这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韦格纳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心理实验。
他告诉来实验参与者“在接下来的5分钟里,请不要去想白熊”。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所有的17名参与者陷入了一种难以自控的思维方式—他们没法不去想一头白熊。
他们当然知道这是不对的,他们不该去想它,但就是难以抗拒。
每当他们试图转移注意力去想其他的东西的时候,思维又会不由自主地回到白熊身上。
2
正如同失眠的你,每到夜晚就会感到一阵阵恐惧来袭,越提醒自己早点睡,快点睡,不要胡思乱想,结果,直到天明,依然被失眠折磨得痛苦不堪。
失恋的你,越想忘记那个让你痛彻心扉的人,那个人的脸孔却一直在你的脑海里飘荡,如同孤魂野鬼无处安放。
想减肥的你,一边每天晒朋友圈,喊口号,甚至还参加了健身课程,结果,身上的肉不仅没有掉一两,反而“噌噌噌”往的上涨,好像不要钱似的。
想戒烟的人,逢人就说,我已经下定决心要戒烟了,你们要监督我哦。结果,开始是一个人偷偷的抽烟,时间久了,说过的话就像放响屁一样,震耳欲聋却不过是“废气”,他们说过的话也不过是废话罢了。
孩子老是爱吃零食,玩游戏,你无数次软硬兼施,苦口婆心的劝说,或权威命令式“不准吃垃圾食品,不准玩游戏”结果呢?是不是他就安安分分的听你的话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3
前几天在伊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中看到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5岁的小女孩在“优秀”父母的严厉教育下,乖巧听话。
一次晚上,她不小心尿床,第二天母亲很很严厉的跟她说,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尿床,一点都不知道害臊,以后别再尿床了!
第二天,女孩又尿床了,母亲跟生气了,你怎么一点用都没有,以前那么小都没有尿床,怎么现在越长大越没用了呢?
第三天,女孩还是尿床了。母亲暴跳如雷,竟然说了些更多践踏她尊严的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尿床成了女孩一生的阴影,越想着不要尿床却紧张得连睡觉也不能舒心,好不容易眯着一会,最后因为神经高度紧张又尿床了。
为什么她在潜意识里一再叮嘱自己不要尿床结果却事与愿违呢?
4
我们家Lynn小朋友在还不到一岁的时候,调皮捣蛋的她总是喜欢和我们“唱反调”。
拿一本小童书给她,不到一转眼的功夫,撕得粉碎,嘴里偶尔还有一两块碎纸屑,咧着嘴嚼得津津有味。
迈着小碎步,步履蹒跚,摇摇欲坠的走到柜子旁,翻箱倒柜,柜子里所有的物品瞬间被拖、砸、摔、扔、抛出来,听着不同材质的物品发出的碰撞声,别提她有多开心啦。
爬上沙发,把所有能看见,能拿到的东西,想尽一切办法把它们塞到沙发的缝隙里面,用她现在的话说她要把他们“藏起来”。
初为父母,没有经验,经常是她一边扔我们一边捡,一边藏我们一边找,一边撕我们一边埋怨。
后来,我们通过学习,吸取她人的经验教训,反其道而行之,却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她想扔东西,我们不仅让她扔还跟她一起扔,看谁扔得远;她爱藏东西,我们就当没有看见,让她把心爱的东西都塞进去缝隙里;她爱撕书,我们就买更多的书。
具体忘了过了多久,她对翻箱倒柜,藏东西,都没有兴趣了,至于撕书,每本撕几页她也就不撕了。
是否不打压她的天性,给她一定程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她反而会以一个平常心的态度来做一件事?
这个问题萦绕在我的心头很久。
5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自问:我们为什么控制不了自己思想呢?
当人们试着不去想某件事时,反而会比没有控制自己的思维时想得更多,比自己有意去想的时候还要多。
这个效应在人处于紧张,疲劳或烦乱状态时更为严重。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这个效应称为“讽刺性反弹”。
当人们试图摆脱某种想法时,它却像飞镖一样“嗖”地飞回来了。
人越压抑自身的本能,就越容易产生这种讽刺性反弹效应。
这就可以解释了我上面提到的这些事例发生的根本缘由。
失眠者越想入睡,就发现自己越清醒;
失恋的人越想走出阴霾,却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减肥的人拒绝甜食,却梦到更多甜品;
想戒烟的人,却抽烟越来越多了;
阻止孩子吃零食玩游戏,他们却变本加厉,叛逆的更加厉害;抑郁的人试图摆脱焦虑,却一次又一次陷入对灾难的幻想。
就如同文章的标题“别看这篇文章”,为什么越不让你看,相反地,你会有更想点开文章的欲望呢?
这就是典型的“讽刺性反弹”。
6
我们到底该怎样才能驱赶这如影随形的鬼魅呢?
这个方法本身就很有讽刺意味——放弃自控。
这个想法说起来有点矛盾,你越想摆脱白熊,白熊就越可能回到意识中,无形之中“白熊”这个想法反而得到了强化。
我们要接受的是:想法总是来来去去,你无法控制何时何地出现何种想法,你必须接受它的存在。
就好像接受阳光雨露、日月星辰,这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
思想本就是自由涌动的,这是人的本能也是天性。
若人为的把它堵塞了,这便是反自然,时间一久必然出现问题。
韦格纳后续的实验表明,当人们不再试图控制那些不希望出现的想法和情绪时,它们也就不会再来烦你了。
想自己所想,追随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觉,拥抱这种感觉,就如同呼吸一般自然轻松,像血液一般在身体里面自由流通,让它们同为一体。
忠于你的感受,但别相信你的想法。
直面自身欲望,但不要付诸行动。
只有放弃内心的自控,才能让我们更好的控制外在行为。
放弃“内控”,方能实现“外控”。
愿我们都能成为,不受思想控制的“自由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