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简书》?我会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极大的包容性。在我的概念当中,总是愿意相信每一个作品都是作者的一方世界。无论表达得是否通透,都是由他眼及他心,再由他心及我心所创造出的作品(即使还称不上作品,但无所谓)。因此,我通常也非常愿意在读任意作品时点上一个“喜欢”。尽管有时只是一眼而过,所谓的读只不过知其大意罢了。
对于《简书》我也不是完全没有建议。当然首先要感谢简叔创立这个平台,给了我们这些自诩爱好文学的人士一个展示交流的空间(其实也有很多货真价实的作家在内)。但是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更多意识到这是一个“内生性空间”。说得直白些,就是他似乎更多是用来“写”的,而非用来“看”。就好像以“简”会友一般,大家可以在空间内部敞开心扉,任意驰骋,互相学习,以求进步。但是读者群向外的延伸似乎还远远不够。说起来,我个人对此也应当怀有更多包容心。毕竟他还只是个小孩子,生活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中。若有一天小孩长大,他自然会面对整个世界的。对这一点我倒是非常有信心。所以,希望属于《简书》的那一部分“外延性空间”能快快成长起来。
不知简叔看到上面的文字会作何感想(假如他愿意看到的话),但那并不妨碍我从《简书》中发现一串串如珍珠般的闪光点。这便是我要写下《简书珍宝》这一主题的由来。尽管这样,我可不希望有人认为我是“网络写手”,有意托高某些作者或作品,从而获取商业利益。这却又是我写下上面两段文字的私心所在。
好了,罗里吧嗦写了一堆,早该切入正题。我第一个想写的“珍宝”便是“莫之仙体”。说起来,我对江南莫之这位“书者”并不熟悉。甚至不知道她是小妹妹、大姐姐或是阿姨辈的(我从来不相信网络上的照片,因为我总认为我妹本人就比她发在网上的照片要好看得多)。隐隐中唯一能感受到的是莫之本人或许是位美女,但那并不是本文所关心的。无论如何,我只不过是在《简书》上偶遇其书法作品,便心有戚戚焉,被打动了。
第一次看到她的书法是在四月十二日。那是一幅书写《好事近.微雨洒芳尘》的隶书作品。我眼前顿时一亮,实则被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味所吸引。我首先想到这样的书写当属于女性。你看那匀称的一笔一划,既内敛又秀气,宛如亭亭立于荷边的江南美女,周身散发出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娉娉气质。若非要细看,又可欣赏到那美女的头歪的程度,手摆的位置,身体的倾斜,眉眼间的妩媚……似刚却柔,似柔却又骨气朗朗。我虽不是书家,但自认为还是有些修养,所以斗胆评论一句:“你的字写得好有味道!”
接着我当然还想再欣赏欣赏她的其他作品,所以又看了行书《嵩山十志十首.枕烟庭》。只觉得满是新意,顿生佩服之心。老实说,我真是好久没开过眼界,打过牙祭了,以至于对心动的书法多少有些趋之若鹜的意味。这幅字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但又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不徐不疾,静中有动,动中取静,安然自若。再看结构,头尾呼应,偏而不倒,疏密有致,笔笔交待到位。不禁让人联想那少女抚琴而坐,指尖自然而然地流出悠扬琴韵的美妙场景。我想其作品尚且如此,那书者又该是怎样地心无旁骛、优柔而坚定呢?
至此,我才执意点开她的个人简介。“自幼以琴诗书画为伴,自创与众不同的‘莫之仙体’,淡然高古,超凡脱俗”。这才明白,原来好字必然是要经历沉淀和磨砺的。“自创”两字可不是一般人当得起的,现实社会中“他创”倒是随处可见。由此就不难估量“莫之仙体”珍宝一般的价值了。所以又在另一幅作品中打趣评论:“仙体果然不凡!”对我的所有评论,她又从来都回以“谢谢!”二字。足可见其人也淡然高古,超凡脱俗。理所当然地就想,书者恐怕也不会介意我写这篇作文了吧。从此我已必然对“莫之仙体”念念不忘了。
其实,每每欣赏完一些动人的作品,我都会汗流浃背,因为我实在是在用力欣赏。如此一来,把这些作品当成是宝贝一样奉为珍宝就不足为奇。我不禁为自己又做了一件由眼及心的二次创作而心怀感念,并将在今后的日子里一路探索,一路发现下去,再与大家分享。不过,我可不是在故意要放大《简书》的“内生性空间”哟。
二〇一八年四月十八日 大连
网友评论
姚雪垠、古华、魏巍、莫应丰、李国文、周克芹、刘心武、张洁、李准、路遥、凌力、刘白羽、霍达、孙力、余小惠、肖克、徐兴业、陈忠实、刘斯奋、刘玉明、王火、阿来、王安忆、张平、王旭烽、熊召政 、徐贵祥、柳建伟、宗璞、麦加、贾平凹、迟子建、周大新、张炜、刘醒龙、毕飞宇、莫言、刘震云┅┅
况且这么喜欢,何况又有那么多人喜欢,总之,就是喜欢。
另外,既然您给我点赞了,我必须过来留言捧场。
既然您给我留言捧场,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谢谢呢?😊
最近再学习写毛笔字,墨水都写了两瓶,火门赌没摸到!求比我聪明的老师指教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