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不为

作者: 宋大妞追忆似水流年 | 来源:发表于2019-06-05 23:51 被阅读33次
    有所不为

    上周同先生谈论六一节目,我说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有人做事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奋不顾身,有的人单纯出于喜好不计名利,这两种人都可以把事做成。

    我说后者的时候,先生拿手指着我。我觉得自己到不了第二种人的境界,但我绝对成不了第一种人。

    高中时,C6曾说我爱憎分明,成年后我发现我依然改不了这样的臭性格。经历过到别班上课的清清爽爽,见识过一场监考的鸡飞狗跳,我突然想:什么是真正的修养?又是什么东西助长了无知的傲慢?

    如果观点错误,我想说:经典必须经得起挑剔,仅此而已。

    这是一个强调有为的社会,我们的教育系统强调有为,而有不为较少。有为即多做事,有成就,我们非得做很多事显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

    那什么是有不为?有不为出自《孟子》,原文这样说:人有不为而后有为。即人需要有所舍弃才能有所作为,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得抠着,这人一定不会有什么作为。

    林语堂先生故居有个“有不为斋”,这体现了先生的一种追求,他曾这样说:“我一生中做过的许多事,但是未做的事,反而是我的美德。我不曾写过一篇当局嘉奖的文章,我不曾吆喝佣人,我不曾白拿百姓一个钱。”这个社会不缺歌功颂德的人,但缺威武不屈的人;不缺到处捐款的人,但缺富贵不淫的人。有不为不仅仅是当我们面对选择懂得取舍,更是面对诱惑要敢于不为、坚持底线。

    实小是培养精英的地方,这是一个家长争相要把孩子送进来的学校,我初进这里特别不习惯,有时候孩子会争相碾压一个人,不管平时多么服服帖帖,脱离那个给予强压的人,一切修养自觉荡然无存,这样的情况在越有名气的班级越明显。这难道是一直强调有所作为的结果?或许有人说这就是丛林法则——胜者为王,既然这样,那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既然如此,为什么要争相挤进名师班接受人类文明的洗礼?

    我也是教师子女,有机会呆在学校那个最好的班,也曾有过无端的傲慢,今天想来很为自己当年的无知而羞愧。将来,我希望我的孩子来到这所有母亲在这的学校,能习得一种不卑不亢,不骄不躁,远离自以为是,当然也无需妄自菲薄。孩子,我不求你有多大作为,毕竟我们的社会就像一个足球场,可以力挽狂澜的是少数人,但那么敢于不为的人充当着守门员,守住了社会的底线。

    一个人的高低贵贱好坏,真的不仅仅体现在他做了什么,更要体现在他没做什么、不肯做什么。有为固然好,有不为更是一个人的品格,一个社会的底线。

    父母总是教育我们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要为了金钱而抛弃人生底线,不要因为一时失利而丢弃尊严,哪怕吃亏也要坚守心中的理想与信念,我想这才是最值得继续传承的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所不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ve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