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如果有的话,那就有两个:第一个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个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请回头再照着第一个秘诀去做。”———温斯顿*丘吉尔
我们每个人每天,耳朵里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让人振奋的鼓励之声,让人感激的认可之声,让人心花怒放的的赞美之声,当然也有怒骂声、指责声、嘲讽等等,正能量的声音和负能量的声音都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对于接收这些声音的人,该如何处理这些声音带来的影响,我自己的处理办法就是和自己讲和。
我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我也不再按照别人的标准和要求标榜自己,每个人做自己想去做的事情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个道理不一定要强求让别人理解和认可,当然我们也没必要理解和认可他们的,求同存异,各自安好。
目前和父母住在一起,并不是我不够独立,其实是为了照顾他们。母亲咳嗽月余没有痊愈,听说蒸橙子吃有助于治愈咳嗽。正巧公司附近有水果拼团活动,自己先尝试了一次,发现水果还都不错,就在第二次给家里买了橙子和苹果。本来这也没有什么,昨晚父亲因为白天股市大跌,心情不太好,看到我买了那些水果竟大发雷霆,指责我每天花钱,不会理财,甚至上升到如果他和母亲去世了我该怎么活的问题,情绪激动到不能自已。
仔细算算,我从小到大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其实真的很少,从出生到上小学一直在姥姥身边长大,说实话我心里最爱的人是姥姥,然后才是爸爸妈妈。小学刚读一年级,妈妈就生了弟弟,全家人都围着他们照顾他们,弟弟放在奶奶家养育,所以每个星期六日都是去奶奶家,去姥姥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到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妈妈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去兰州上学,我和母亲见面的次数更少了,父亲除了正常上课外,负责做饭让我吃饱即可,然后永远在和同事下象棋。小时候最开心的是回姥姥家,或者姥姥来我家,那时候真不想上学,只想待在姥姥姥爷身边。那时候妈妈很严厉没有现在这样温柔,再加上从小和妈妈在一起带的时间太短,在那个时候,我有时候觉得妈妈是一个亲戚。妈妈上学的那两年,即使父亲并没有过多的和我交流过,我也整日里和同学们、朋友们一起玩耍学习,但总觉得我和父亲更亲近些。那时候在小学每年都是“三好学生”,都能拿到奖状,我也是别的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可能那时候是让父母最骄傲的时期,也是我最骄傲的时期。
等到小学毕业的时候,突然被通知父亲要到山西来工作,可是年少的我哪里懂得到山西来是意味着什么,可能那时候我脑海里想的还是周末可以回姥姥家,把一切都想得很简单。可当我们真正的来到了山西,人生地不熟,我也要进入初中了,才知道即使是农村小镇最好的教育也和省城的一般学校的教育有很大的差距。从小没有学过英语,从来没有那么多的课程,数学也变得很难,老师都用普通话,而我从来没有说过普通话,经常一说话都会惹得哄堂大笑。我越来越不敢说话,越来越讨厌这个地方,越来越想念姥姥。这样的巨变对于父母亲和弟弟也是一样的难以适应,弟弟刚刚四五岁的样子,去了幼儿园不懂和别的小朋友交流,他想和别人玩却不知怎么开口,经常和小朋友推搡,反而被老师批评是坏小孩。父亲要上台去讲课,可是蹩脚的普通话,学生不敢明着笑,但总能看到偷笑的动作,父亲也是时常觉得尴尬。我只记得母亲很少发自内心的笑,每天四个人都在自己的圈子里努力再努力,可能那时候唯一想做到的就是不被嘲笑吧。适应了一年半左右,似乎我们在这个城市的生活才步入了正规。以前在小县城的小镇上太安逸了,到了省会城市节奏快的让我们很难适应。那时候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曾经的“三好学生”甚至都成了倒数,我一向是争强好胜,我很想努力的提高学习成绩,但是总是效果甚微。不知道是我的学习方法问题,还是别的,似乎从那时候开始,我已经是中下等的学生了。这三年,大多数的时光是和书籍在一起,看了很多文学作品,不论懂与不懂,不论那时候是否能理解,但我看了不少的书。那三年里最开心的是姥姥姥爷来我家住了一个多月。直至姥爷病逝,那是姥爷唯一的一次来我家。那时候和父母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弟弟真的很优秀,学二胡、学画画、学围棋、爱读课外书,又长得可爱,哇,我都为有这样的弟弟而骄傲。父母亲的重心也都在他那里,我也嫉妒、我也讨厌过弟弟,但是我需要安静一些,不能提任何要求,因为从那时起,我已经戴上了“不争气”的帽子,爸爸也不再是小学的时候和我相依为命的爸爸了。
高中是在父亲所在的省实验中学读的,小学六年“三好学生”的骄傲,在初中三年已经消磨殆尽,高中只是深层次自卑的开始。虽说现在老师们提起我都是很有礼貌,见人都会打招呼。因为那似乎是我唯一可以做的,我尝试过很多学习方法,可是我都没有达到理想的学习成绩,通宵达旦的学习只能导致第二天在课堂上的昏昏欲睡。可是我并没有放弃自己,我真的有努力学习,但是结果总是让父母亲很生气。虽然高中是住校,可以不必每日面对父母,可最变态的周考、月考等等,总会激起父母的怒火,导致他们时常抱怨为什么有我这样没出息、不争气的孩子,害他们在同事和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毁了他们的名声等等诸如此类,到了高三突然有一次考试我进步了很多,那也是高中三年,唯一一次我悄悄的出了一口长气。住校三年,和父亲母亲沟通越来越少,那时候弟弟真的好争气,样样都好,我是发自内心的为他高兴。直到高三的一个周末我回家,和他发生争吵,他对我说了一句让我膈应一辈子的话:“我祝你考不上好大学。”那句话像是一个魔咒,勒着我的脖子,就上了一个很普通的二流大学。和父母的交流基本达到最低,但我自己似乎是解脱了一样,可以离开沉闷的家。
后来上了大学,回家的次数更少了,因为家里的氛围很不好,回去总是莫名的紧张,生怕行差踏错。母亲尝试着和我说心里话,但是我发现每次我告诉她一些事情并且嘱咐她不要对别人说的时候,结果每一次父亲都会知道,让我着实尴尬又生气,慢慢的我不再和她说我的事情。那时候妈妈更年期,总是莫名的发脾气,听的更多的是她和父亲吵架,以及弟弟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等。那时候在我家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接电话都有些小心翼翼,生怕说出什么话让父母生气。那时候在家,我都一般不接电话。所以等到大三下班学期有去上海学习一年,大四下班学期可以直接在上海工作的消息的时候,我义无反顾的离开了这里,我需要一个新的环境,一个新的开始,我也努力去做这件事。除了在大四照毕业照回来一趟以外,之后一直在上海,一个人。可能距离产生美,那一次回来,爸爸妈妈的笑容柔和了很多。似乎我在上海工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尤其在国庆带他们去上海玩,订酒店订门票,制定每天的行程等等,爸爸妈妈都觉得我长大了,做事妥帖,夸了我很久。可是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做什么,其实不值得被夸。
再后来,当我决定要和前任认真在一起的时候,我选择去了株洲工作,又是三年我不在父母身边。也许是年岁渐长,父母总希望我能回家看看,和他们通电话、视频总是让我很心疼他们,也似乎让我忘记了我是那个不争气的孩子,但凡有假期,我便早早做准备就会回家。也是那时候远距离的交流,似乎慢慢建立和父母亲朋友般的相处方式。看到好的,他们能用到的东西,都会毫不吝啬的买下来寄回去。我就是想着,即使我不是很出色的孩子,但我可以掏心掏肺的对他们好。可是后来,和前任分手,打破了我所有的人生规划。一夜之间,我又成了过去那个自卑、懦弱、一无是处的人了,可是我不能让父母看到,直到两个月后,我提起分手能控制声音完整说出来的时候,才告诉了他们。我从沼泽地的低谷挣扎出来的过程他们都没有看到,我就这样独自成长起来,终于表面上还和以前一样待人温和,但我的心受过很重的伤。
遇到Oliver后,我们就一起离职来到了太原。因为在株洲的时候,我时刻想着在太原工作,照顾父母,与此同时等待Oliver考试,照顾他们也算是尽些孝道,以后我们追求自己的生活将又是有很远的距离,很长的时间不在他们身边。刚回来太原的时候,我完全忘记了以前家里的氛围和我的定位,回来太原直至现在也是快要三年了,我却经历了别人可能一生都不会经历的事情,明明我以前许愿要回来照顾父母已经实现了,但我也保守精神和心灵的折磨。我时刻谨记不能把坏情绪给家人,所以我无论在外面多么不高兴,我回家对父母一定是和颜悦色。除非他们说我的话太刺耳了,才会反击。他们对我的选择和追求都不满意,当我据理力争的时候,爸爸说了一句话:“这是我的家我做主,你再这样就滚出去!”这一次我没有还口,因为他说的对,这里是他的家,以后也只会是弟弟的家。我当时回来的时候就提出过去外面租房子住,可是爸妈不同意,说家就在太原还让女儿出去住,这让别人怎么看他们。其实我是想到毕竟六七年没有在一起生活过,生活习性都不一样,可能会有摩擦。果不其然,摩擦很大。我尽自己所能在家里多干活,尽量让父母轻松一些,高兴一些。每天下班回去一定会盛好洗脚水、给暖水袋灌水、给保温杯灌温度适宜的水,有时间一定会扫地拖地。因为在家里住着,买一些日常用品、水果、吃食等等都是理所应当的,可是昨晚父亲就因为我给家里市场买水果,指责这是乱花钱,然后说我不会理财,说我的选择永远和常人不同,说我又没有傍大款,哪里经得起频繁的买东西,自己不存点钱,以后如何生活,有急事怎么办诸如此类,后来他越说越生气,发了很大的火。
说实话,我当时真的也很生气。但是我只是说我没有花很多钱,说明了这是电商平台团购的水果,物美价廉。但我确实没有理财的意识,是月光族。昨晚觉得自己很委屈,明明是好心买了水果让父母亲多补充维生素,反而被骂的狗血喷头,尤其开始曲解“你以后如何生活”这句话,感觉就是父亲很明确的告诉我,我是一个外人。一直到今天早晨看到这样一段话:人不是因为对方做错了而生气,而是因为想生气才发现对方做错了。人只要想生气,一定能发现无数可以生气的点。找谁生气呢,潜意识里跟谁连接最深,就找谁生气发泄。我的生气和委屈就消除了一半。剩余的不是生父亲的气,而是真的怀疑自己,是个没本事的人,挣得少想要的多,花钱确实不想着后面怎么办,没有积蓄,被骂也是活该。可是我买的东西又不是单纯的自己花掉,而是给大家都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这又不是错事。归根结底,大概还是因为不争气吧。
郁郁寡欢一早晨之后,我总是重重的叹气,心里不舒坦。午休吃饭时间看了会球王贝利的传奇人生,只是看到他小时候和父母亲的相处,以及遇到事情后他的父母亲如何教导他、如何和他谈话的场景。不由自主的反思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家,我的父母亲会怎么做,我们家遇到问题的习惯性的思维不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将包袱甩给那个提出需要帮助的人,责怪永远都有,冷漠如影随形,永远只有一句话:“这都是你自己的选择。”父母永远不会反思他们扮演的角色是否合格,他们的言语是否恰当,他们将最难听的词汇用在我身上时我是否能忍受。不!他们不会反思,该反思的永远是我,该承担责任的也永远是我。但是,每个人做的每一个选择,难道只和主观因素有关,和客观因素无关吗?
截止目前为止,我对自己最满意的就是内心渐渐的丰盈,我可以不在意任何人的目光,却永远逃不出“希望父母觉得我是他们的骄傲”这一牢笼,而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冲破这个牢笼,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看似我和父母的相处是朋友的形式,那只是基于他们高兴的时候,基于我没有任何要求的时候。我也曾真的觉得我可以以朋友的方式和父母相处,但是我错了。母亲时常责怪我的心离她很远,很多心里话不和她说,可是在我好不容易摆脱了狼狈不堪的自己,将我内心的成长历程告诉她、将我受的痛苦告诉她的时候,毫无预兆的,这些都成了下一次意见不统一争吵时刺痛我的利剑,所以我闭口不谈我想做的和我的感受。因为朋友永远不会这样对待我,他们需要一个和颜悦色对他们说话,不违背他们的任何意愿的这一类的“朋友”,而不是正常意义上的朋友。
这一刻,我回顾反思了这一切,我坚持这么久,忍耐这么久,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干扰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既然没有人相信我,难道连我自己都要放弃自己,然后被淹没在人群中吗?东野圭吾在《时生》里写到:“悲观也没有用。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所以,既然不被认可,那就不强求,做好自己就够了。人来这世上,不应该只是通过呼吸来证明自己活着,而是需要留下一些痕迹,一直都不曾停止努力的痕迹。
即使我不是父母的骄傲,但我认可自己的能力,很多事情我做的很好。我是一个很棒的人,我会永远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