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皮皮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想法
【读书】愿你游走半生,归来仍未迷失|《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读书】愿你游走半生,归来仍未迷失|《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作者: 大道皮皮 | 来源:发表于2017-06-25 03:40 被阅读297次
    【读书】愿你游走半生,归来仍未迷失|《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法华经》中佛陀的弟子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游子,幼年时舍弃父母离家出走,长期漂泊在异乡,为了谋生处处奔波劳碌,汲汲营营。他一直不肯回家,甚至忘了自己的家,直到有一天年老落魄,无意间路过自己家门口,才知道自己原来出身富贵,本就是众多财富的主人。

    现实中不可能每个流浪儿都是富二代。佛经借这个故事,无非是想告诉世人:无论你是出身富贵还是出身贫寒,只要找到自己的出处,就是找到了宝藏。每个人一出生就有属于自己的那笔财宝,只不过每个人的财宝不同。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边亲手建造了自己的茅屋,突然有富可敌国的感觉:“灵魂会因处境而误解自己的身份,直到圣贤揭露真相,方知自己是婆罗门。”每一个找到自我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君临天下,主宰一切。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也是这样一个追寻自我的故事:牧羊少年不愿意一辈子放羊,在一个关于宝藏的梦的指引下,半生漂泊费尽周折,从欧洲辗转来到埃及,终于达成心愿见到了梦中的金字塔,却发现真正的宝藏就藏在自己出发的地方。

    保罗·柯艾略写该书的主旨即是“你的心在哪儿,你的财宝就在哪儿。”这也是《法华经》所要传达的信息:佛并不在身外,佛就在你心中;找到自己,就是找到了佛。道家思想也如出一辙,《道德经》说:“夫物芸芸, 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是谓复命。”万物皆一物,万物生长纷呈,又各自回归自己的根,归根曰大静,亦即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成就自我,始于认知自我

    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在希腊德尔菲神庙墙上留着七贤的箴言:“人呐,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具有深刻的背景和重要的意义。中国的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自知之明才不会被外在蒙蔽。印度哲学中《大森林奥义书》也把自我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皆源于自我:“应该沉思自我,因为所有这些都在自我中合一。自我是这一切的踪迹,依靠他而知道这一切,正像人们依据自己追踪。”

    认识自我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Rudolph Schaffer的发展心理学,人类在幼儿时期逐渐形成有对自己外部的评价,但基本上是“复写”成人对他的评价和要求。到了少年期,已能对内部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进行自我评价,但往往带有较大的主观片面性。青年期,自我认识不断提高,进入较稳定的发展时期。而我们中国人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绝大多数人要完全认识自我,必须要有阅历的积累和时间的沉淀。

    怎样才能认识自我?日本当代女作家吉本芭娜娜在她的《厨房》中写道:“每个人都用他自认最好的方式活著,就是尽可能不要去想幸福是什么、不要去认知人的本质是孤独这个事实,这就是理想人生。”她为什么说不去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就是理想人生呢?因为完全幸福的人是不会主动去思考人生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受挫、焦虑、迷茫、痛苦,只有这时,人们才会思考这些所谓人生大义。所以卢梭才会说:“只有等我们迷失了,我们才会开始了解自己。”只有失败和挫折,才会让平时志得意满固若金汤的自我变得不堪一击,才会让我们自觉地反思自己性格、人品、能力上的缺陷;而失败的打击越是惨痛、迷失得越深重,反思也会越深刻。每一次跌倒、迷茫,都是一次了解自己的机会。

    为什么有的人似乎一辈子都比别人顺,没有那么多失败也能了解自我?因为他从平时的人际交往、阅读阅历中学会了与外界进行灵魂碰撞,尽早地打破了自己的思维定势,了解了自己的真面目。而这样的人,就算难得经历一次失败之后人生也就会顺理成章地开挂。所以认识自我也没必要一定横冲直撞、头破血流。吉本芭娜娜的理想人生是不存在的,活着就要反思。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成就自我,成于接纳自我

    人格大师荣格说:“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一个人内心的平和程度、与外界的和谐程度取决于自我的接纳程度。

    了解自己只是人生的第一课。认知、了解自己之后,尤其是了解自己的缺陷(如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缺陷),越是能接纳自己的人,内心越强大,受外在因素影响的程度越小,也越能接纳别人。接纳自己才能爱自己、爱别人。

    《大森林奥义书》中以神谕的形式告诫世人:不是因为爱丈夫、妻子、儿子、财富、世界、众生而这一切可爱,是因为爱自我而这一切可爱。“应当观看、谛听、思考和沉思自我…依靠观看、谛听、思考和理解自我,得知世界所有一切。”

    自我接纳,意味着活在当下,不沉溺于过去,不焦虑将来,而又不得过且过;

    自我接纳,意味着随遇而安,无论境遇顺逆,都顺其自然,而又不自我放逐;

    自我接纳,意味着学会放弃,正视既成事实的失败,而又不自暴自弃。

    自我接纳,意味着接受天命,不再强求,却永远相信努力,绝不自我设限。

    成就自我,精进于突破自我

    渡边和子说:“生活在这个世上,你越认定'人生应该如何如何',你越不自由。”自我设限往往来源于父母的期望、自我的认知、世俗的诱惑,等等。牧羊少年没有按照父亲的心愿做一个神甫,也没有画地为牢永远为那群羊所牵制,遇到自己心爱的沙漠女孩之后,也没有受制于爱情,而是选择不放弃追寻自己的梦想,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终于循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宝藏。

    自我突破首先要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庄子《逍遥游》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只有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才能抬高自己心理的天花板,使自己不必如井底之蛙,瓶中之跳蚤,嘲笑鸿鹄的燕雀,永远跳不出自己的心理高度。只有突破了自己的认知高度,才敢想、敢梦。

    大多数人其实都如牧羊少年一样,并不知宝藏在于自我,但大多数人都有一个或模糊或明确的梦想。《牧羊少年》告诉我们,这些梦想最初表现为一些微小的征兆。这些征兆提醒着你一直期望去做的事情。人一般会在青年时期意识到自己的天命,“但随着时光的流逝,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开始企图证明,根本不可能实现天命。那是表面看来有害无益的力量,但实际它却在教你如何完成自己的天命。”

    这种神秘的阻力,其实是帮助我们突破自我,实现梦想的助力。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人生本来就是戴着镣铐跳舞,既要接纳自身的缺陷和局限,又要相信奋斗的价值和超越自我无限的可能性。黄碧云说:“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接纳自己是成就自我的第一步。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接纳自我的过程就像是给小树剔除生长滞缓的枝枝蔓蔓,从而更加专注更加精进地生长,实现自我突破。

    成就自我,止于回归自我

    回归自我,意味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励志的鸡汤喝得再多,都不如自己内心生发的喜悦有营养。按照世俗的价值观所取得的成功再荣耀,都不如做一件让自己欢喜的事滋养灵魂。戏剧大师卓别林在自己八十大寿时为自己写了一首诗让我们明白,怎样的人生才能滋养灵魂: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不再牺牲自己的自由时间,
    不再去勾画什么宏伟的明天,
    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乐的事,
    做自己热爱,让心欢喜的事,
    用我的方式、我的韵律。”

    无论你如何接纳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无论你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最终都要放下一切,回到自己的初心,做自己喜欢的事。牧羊少年终于达成心愿见到梦寐以求的金字塔,但最终仍然要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才能取得宝藏。这个隐喻就是告诉我们,找到自我,回归初心才是人穷其一生寻找的最大宝藏。

    台湾女作家简媜在她的《私房书》中用奇丽的文字描写了人挣扎着要回归初心的状态:“人缠不过自己的性格,常常 在万籁俱寂的时刻,以刀铤与自己短兵相接。”很多人在追梦的途中渐渐忘却了自己的初心,正如世间大多数凡夫俗子,努力工作挣钱是为了过上实现财富自由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可是钱越赚越多,人反而越来越不自由。渐渐地,只能像踩着滚轮的小仓鼠,永远不知疲倦地原地踏步着前进。然而夜深人静的时刻,冥冥之中总有希声大音在扰攘他们的心神,终究会指引他们回归本心。而那些不能回归的灵魂,终究要搁浅在世上受尽纠结和痛楚的折磨,日渐干涸。

    万物皆一物,夫芸芸万物,各有自性,各归其根。每个人一生的终极意义就是活成独一无二的自己,成就自我的天命并回归初心。《牧羊少年》中借“太阳”之口说:“因此,不必使铁变得和铜一样,也不必使铜变得和金子一样。每种物质只发挥其作为唯一物的独特作用,万物就会合成一首和平交响乐。”而“太阳”的思想是佛教中的小乘,万物都具有独一无二的自性,通过成全自性得以自渡。但此时接纳了自我的牧羊少年已经达到了大乘的境界,领悟了宇宙的奥义:“如果没有···人类,而铜则永远是铜,铅永远是铅。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天命,这是真理,但是天命总有一天会完成,于是,就需要转化为更优异的事物,并产生一个新的天命,直到世界之魂真正化为唯一之物。”小乘以己为舟,自调自渡。而大乘不仅自利,还要利他,以完成两面兼顾之菩萨道。每个人都要在漫长的一生中经历自我认知、接纳、突破和回归的过程,成全自我,自渡渡人,才是成就自我的终极意义。

    《牧羊少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少年去拜访圣人的城堡,想讨教幸福的秘密。圣人正与人交谈正酣,所以建议少年先自行参观他的府邸。同时,他又给了少年一把茶匙,在里面滴了两滴油,并叮嘱少年不要让油洒出来。

    少年不敢怠慢,两眼始终盯着那两滴油,虽然走遍了城堡却无心看风景。

    圣人问道:你看到我餐厅里的波斯地毯了吗?看到园艺大师精心培育的花园了吗?留意到漂亮的羊皮纸文献了吗?

    少年什么也没看到。于是圣人又给了他一次机会。

    这一次,少年放松下来,端着茶匙漫步在美丽的城堡里,仔细参观陈列的奇珍异宝。但是,等他再次回到圣人跟前时,勺里的两滴油已经洒光了。

    圣人说:“幸福的秘密就在于,既要看到世间的宝贝,又要永远不忘记勺里的两滴油。”

    愿你看遍世间美景,始终不忘初心;

    愿你走遍千山万水,始终记得来处;

    愿你游走半生,归来已不是自己,又仍是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愿你游走半生,归来仍未迷失|《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yl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