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实修心得,记录点滴感悟
冥想,是静功的一种说法,其他诸如打坐,禅定,站桩,静坐等等一切以入静为主的方式,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其意义都是去除后天形成的杂念,而使自我意识回归先天,探究本源。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原来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真心浩浩妙无极,仙佛圣贤从里出;
世人执着小形骸,一颗玄珠迷不识。
每个人的本质,都是永生不灭的意识体。意识投射到到物质世界,也就是地球,便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而在旅程中,由于思想限制,欲望驱使等等,大部分很难想起自己的本源。(玩游戏在兴头上,看电影到关键时刻,便想不起来饿,想不起来累,想不起来还有作业没写,工作没完成等等)从而产生了痛苦,烦恼,疾病等一系列的问题,而有一少部分人,通过某些方法领悟了人生的真谛,比如老子,释迦牟尼,耶稣,穆罕穆德等等,他们将自己的感悟传递给世人,并希望世人都可以领悟本源的真谛,于是这些人陆续聚集起来,便形成了宗教。
而任何宗教的修行方式,都离不开一个“静”字。而修炼的意义也在于此。其实,本源并没有与我们脱离过,否则物质世界将不复存在,而我们没办法看到或者感受到本源意识的存在,只在于我们被所谓的杂念蒙蔽住了,而没办法接受本源的信息,就好像我们闭上眼就看不到物质世界一样。(看电影或者玩游戏的时候,很难听到别人说什么,也很难全心全意的去做其他事,除非把游戏关掉,把电影暂停)而冥想所做的,便是去除杂念,打开内心的层层障壁,使我们可以睁开眼,看到我们的本源。了解那广阔到无法想像的世界。
这个世界有很多叫法,“本源界”“灵界”“道”“彼岸”“灵魂故乡”等等,而这一切的词语,都难以表达,所以老子才说“强名曰道”。而这个世界并不需要我们去找寻,他一直就在那里,我们的本源也一直都在那里,从未离开过,只是我们的意识投射到物质世界,从而形成了这繁花似锦的人生经历,每个人都是如此,无一例外。
实际上,每个人都经常出入于此,这种本源之旅每天都在进行,我们称之为“做梦”,“做梦”便是最自然的意识旅行,从入睡的那一刻,一直到清醒,我们都在做梦,都回归到本源的世界中,见见老朋友,交流下物质世界的心得,修复一下物质的身体,充充电等等,(类似在玩游戏或者看电影的过程中,去找找攻略影评,给朋友回个信息,刷个朋友圈,喝口水吃口蛋糕什么的)只是大部分人只能记得离物质世界最近的梦境,而其他只是一片空白。
而冥想,则是另外一种方法,不管这种方法被人改写的多么复杂,归根结底,都是去除杂念,使意识脱离物质界,转移到本源界。老子所言的“至虚、守静”,就是所有静功修炼的真谛。任何附加的方法,都是为了达到这一个目的而设立的。比如“数呼吸”“观想虚空”“坐忘”“心斋”等等,皆是如此。这便是“戒定慧”中的“戒”,(要把眼睛从手机或者电脑上移开,才能看到外面的风景)。
当冥想到一定深度,已无外在杂念,大部分意识脱离物质界,进入一种半睡半醒的状态,这种状态大部分意识处于虚空,感受不到身体,不受外在五感影响,这种状态,便是“定境”,在这种状态,自我意识已经跟本源意识接通,不再受任何外在障蔽的干扰,随着这种状态的深入,意识也在一点一点的向本源世界偏移,根据每个人意识拓展程度的不同,关注领域不同,便会看到或者体验到种种不同的境界,比如“仙境”“外星人”“鬼魂”“天堂”“地狱”等等,修行比较久的人,甚至可以看到自己的众多“前世”,今生的全部设计,目的,等等。这便是“戒定慧”的慧。(类似去玩玩其他的游戏,看看其他的电影,或者回顾一下以前玩过的游戏,电影,等等)
冥想的真正意义,是为意识的转移做准备,从而使意识可以从物质层面脱离,转入其他的层面进行探索和交流。(跟现实中关掉电影,扔下手机,是一样的)其实,入定境以后,虽然外在看来,肉体依然在冥想和打坐,但是意识已经超出了冥想的范畴,进入了出体,神游,灵魂出窍的阶段,这些我后续会写在出体经验里。
这便是为何所有修炼方式,起手功夫都是静功,很多人,尤其是道行比较高深的人,几乎不需要冥想,只需要很短暂的放松便可以直接进入出体或者神游阶段,这种人的意识频率已经非常活跃,而且对尘世没有过多的痴迷。(比如很多喜欢玩游戏的人,总要纠结很久,才肯关上游戏,去干别的事。而久而久之,发现外面的世界比游戏更加吸引,则随时随地可以关上游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总之,冥想并不神秘,也一点都不难,只是在初期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知识拓展,至于冥想的方法和功效,我会在后续慢慢说明。下一篇我会写冥想和疗愈的关系,以及冥想疗愈的原理。
【人行天下,笑谈众生,人生本应无拘无束,何必自寻烦恼。】
【海纳百川,学贯古今,知识本应融汇贯通,何必诸多限制。】
予自然
专注本源疗愈,从根源解决身体及心灵上的困扰。
健康,心理,修行等方面有任何问题,欢迎与我交流。
如果觉得本文有助于你,请分享知识,帮助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