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据说50岁后,疾病缠身,仕途失意,情郁闲常画纡竹。
苏轼曾说:“文同画竹,乃是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墨竹图》中有“静闲口室”、“文同与可”二印,跋文为明代“王直和陈循”所题。
娟本水墨画中意境:
竹干:弯曲面劲,似竹生于悬崖而挣扎向上;
竹枝:虬曲,变化中又有弹性,四处奔放扩张,凌空倚势,无穷尽的生命力;
竹叶:笔笔有生意,逆顺往来;(首创深墨的叶为正,淡墨的叶为背)
节与节间:虽有端离,而有连属意;(采用了飞白的手法)
枝与枝:横斜曲直,顾盼有情。
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竹来蕴含高尚情操的君子,也是自我人格的隐喻。文同用竹画出“为垂岩所轧”,“屈已以自保,生意愈艰艰”,但又挣扎向上的状态,其实是他自身的写照。成语“胸有成竹”也是来源于这。
从中国画《墨竹图》可看到,古代文人墨客善取天地自然物的势,从干、枝、节、叶的不同状态中来抒发表达自己的生活精神状态,生存哲学蕴含于大自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