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说:“安乐之时,不复好闻危苦之言,人情大抵然欤!”此言即是说,安乐的时候,不再喜欢听那些危难困苦的话,人的性情大概都是这样的啊!
一般来看,曾公之言确实揭示了某种人的“性情”所在,但亦不全然,仍有特殊情况存在。比如,温饱富裕后的今人,特别是50后、60后两代人,就常常忆起说起自己苦难的岁月,且常常感到一种情感纯真、人性美好的幸福。
当然,曾公这个言说是不能片面理解的,其主要是如下话语的铺陈:“君子之存心也,不敢造次忘艰苦之境,尤不敢狃于所习、自谓无虞。”这是讲,君子的内心所存,不敢轻易忘掉艰苦时的处境,尤其不敢拘泥成见、沉溺于习以为常的生活,自认为没有忧患。简言之即是君子居安思危。
综合而言,曾公这段话是一种“用心”的比较——常人之心与君子之心的比较。透辟地看,则是揭示了“生活心态”与“成事心态”的不同——生活好了,就该愉悦生活,何必苦难压在心头?成就非凡人生与事业则不然,必须居安思危地考虑每一天的事情与作为。这就会“心”的区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