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战略参谋长曾鸣教授最近在公开场合谈论比较多的话题就是S2b2c模式,在当前互联网行业尤其是涉及到服务类产品的领域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及讨论,具体内容可见:http://www.sohu.com/a/150249930_115207。最近和做战略的朋友深入探讨了这个话题,再结合目前自己创业的项目,进一步加深了自己的理解。跳出来再看曾教授的文章,发现了教授文章中可以优化的地方。主要是文章中很多观点都是基于某些关键前提条件下提出来的,但教授并没有直接点出来。对于很多想我这样的读者来说,在了解这些提前内容的情况下,很难完全理解教授想表达的全部意思。
闲话不扯,直奔主题。以iphone的例子先聊聊我自己对于S2b2c模式的理解。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用iphone的经历,苹果公司提供的用户价值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用户体验包括交互设计、硬件性能如拍照等 二是在App Store 海量的应用下载选择,每个人都可以在App Store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应用。 如果按照S2b2c的模式逻辑来分析:所有的苹果手机使用者都是c也即用户,b这里不是苹果公司本身,而是那些配合着苹果手机给C端提供服务的配套公司比如硬件提供商、App开发商等。而苹果公司充当的角色则为S,它实际整合了各类硬件和软件提供商,有效的组织他们按照规则工作,再包装到苹果产品及应用中,统一推广到市场上。本质上苹果公司和各种供应商的目的都是一样,即是为终端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不过对外则是由苹果公司统一推广。作为S的苹果公司其实在产品推广、品牌背书等方面都给予不同的配套公司(也即是那些b)不同程度的赋能。同步曾教授也举例并分析“大搜车”、“大家中医”和“云集”这些实际操作的项目,帮助大家理解这个模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网上搜索看看)。
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教授的文章和案例。我自己读完后,一开始是存在如下几个疑问 :
一)是否S2b2c模式仅仅适用于垂直领域?(毕竟曾教授举的都是类似垂直行业的例子)
二)如果不在垂直领域,那如何定位自己(产品或平台)?
但在实际创业、工作过程中,将本人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思考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到有同样困惑朋友。基于教授的文章和分析,我想从三个方面尤其会围绕个人认为教授文章中“丢失”一些关键前提说明自己的思考:
2.1)S2b2c模式可应用的不是单一场景,而是有两类基本场景,不同场景作为S的公司发展方向不一样
我们讨论的S2b2c模式有3个基本要素:S,b和c。大部分的互联网组织(包括我们自己)都希望能做成其中的S,可以连接b及c,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而当我们谈论如何做S时,很容易忽略了作为b的业务状态,而我认为恰恰是b的行业状态决定了作为S的业务形态。对于b的行业形态,主要分成两类:1)这些b是处于彼此合作及互补的状态。比如苹果公司的供应链企业 2)这些b是处于高度竞争状态。 b不同的状态,会影响了S的作用。
---在彼此合作且互补状态下的S,核心价值是整合不同的b资源并创造统一品牌外推,例如苹果公司、制造企业海尔等。
---在彼此高度重合和竞争的状态下,S的核心价值是提供给一个自由竞争的平台,鼓励大家竞争。
2.2)在高度重合竞争的状态下,S存在三种发展方向,不同方向的发展策略不一样。
在高度重合竞争下,S可以选择:
2.2.1)整合资源使得自己变成单一品牌,例如: 优客诚品,里面的产品都是浙江或广东地区小厂产品,但它把所有产品整合成一个品牌,制定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和采购管理流程。作为S,优客诚品给予上游的b,更多的是集中采购,并提供相应规范的生产流程。
2.2.2)整合垂直领域的资源,变成某垂直领域的平台。 例如:大搜车、大家中医等,都是在汽车或中医领域长期耕耘,整体里面众多零散的b
2.2.3)不分领域,成为通用平台。例如:淘宝,不分特定领域,而是在各个领域都能赋能给相应的b群体。不过前期一定是从某些领域切入,逐步拓展到其他领域。
不同发展方向,面向c和b的价值点以及后续业务重点是截然不同的,具体的区别如下:
因此,作为创业者应该先弄清楚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自身的特点和能力,这样才好找准着力点并快速发展业务或搭建合理的业务体系。 现在我们回头看再看开始的两个问题,我的理解将是如下:
一)是否S2b2c模式仅仅适用于垂直领域?
不是。不仅仅适用垂直领域,其他领域可以应用。核心有2点:1)b的状态是什么? 是互补还是竞争? 2) 作为S的自我选择是什么?选择垂直市场还是单一品牌,还是通用平台?每个类型的发力点和对b的投入差异是很大的。
二)如果不在垂直领域,那如何定位自己(产品或平台)?
需要定义出3个方向,1、单一品牌 2、垂直市场平台 3、通用平台。作为S,核心的竞争力是:
若是单一品牌:整合b的供应链能力、品牌和销售能力 。
若是垂直市场:对外推广能力(获客)、平台的规则和规范,基本系统开发能力
若是通用市场:对外推广能力(获客)
除此之外,本身业务的财务模型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尤其是第2、3种的方向,都是需要一定时期的投入,没有一定的资本或比较明确的财务现金流,对于很多小公司很难支撑。
总结下,曾教授对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总结非常的精准,确实能帮助很多像我这样的创业者。但是有些基本前提或者关键因素,在教授的文章中提及较少,使得对于我们实操层面的指导意义就弱了很多。 这也是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希望能帮助真正感兴趣并希望一起交流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