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十九天,加起来将近一百多个小时,翻译并读完了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The Love of a Good Wowan》。爱丽丝·门罗是我最爱的作家,没有之一,我读过很多她的英文原版小说,而这一篇是最触动我内心的。
1.故事梗概
在小镇万利的博物馆里有一件展品——验光师威伦斯的工具箱,威伦斯先生于1951年溺亡,后来有人找到这个工具箱,并匿名送到博物馆。
三个少年在早春的清晨到日德兰湖边游泳,意外发现了威伦斯先生尸体和他的车,后来巴德·沙尔特告诉了妈妈,妈妈打电话报了警,最后警察认定威伦斯死于意外溺亡。
这年夏天,伊妮德来到鲁伯特家,照顾他病入膏肓的妻子奎因太太。奎因太太得了血管球性肾炎,她是个阴翳哀怨的女人,虽然伊妮德也不喜欢她,但是始终尽职尽责地照料她。在奎因太太临死前一晚,她自爆了关于威伦斯溺亡的秘密。
验光师威伦斯曾经对她猥亵性侵,正好被丈夫鲁珀特撞见,鲁珀特一怒之下打死了威伦斯,奎因太太出主意把威伦斯抛尸到日德兰湖里,从那件事之后她便一病不起。
这个秘密抛给伊妮德之后,她起初决定要劝鲁珀特去自首,她计划先让鲁珀特划船到河里,然后告诉他自己不会游泳,之后问他威伦斯的事情是真的吗?她可能会被他推下船溺亡,或者成功劝说他去自首。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挣扎之后,她决定保持沉默。
2.巧妙的开篇
小说的第一章“日德兰半岛”是整个小说最长的一章,占用了小说三分之的篇幅。
这一章写了三个少年发现威伦斯的尸体之后,他们带着这个秘密回到各自家里吃午饭,谁也没有吐露秘密,午饭过后三人不约而同地决定去警察局报案,他们毕竟是孩子,三个人晃荡了一路,还捉弄了老船长特维特,最后不了了之又各回各家了。
这一章里门罗用了大篇幅展示了每个孩子的家庭生活。
希稀·佛恩斯:母亲多病,父亲脾气古怪暴戾,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父亲对他的家庭暴力。
巴德·沙尔特:生长在一个正常普通的家庭,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家里闹哄哄一团。
吉米·博克斯:由于父亲残疾,他们和外祖母一大家人住在一起,这是个乐观有爱、温暖的大家庭。
这个章节看似与整个“好女人的爱”毫无相干,我第一次读的阅读时候也在问自己,小说三分之以的内容都过去了,只是一直在悬疑,题目里的“好女人”在哪里?门罗为什么要讲这么多琐琐碎碎的事情,讲三个少年一路的点点滴滴,这一段的完全是通过孩子视角,写得也是孩子慢慢悠悠的心理。
中间一段写了他们遇见了威伦斯太太,而她似乎对丈夫溺亡的事情一无所知,还送了三个孩子早春的第一束连翘花。
可是读者很心急啊,毕竟有个人溺亡了,门罗真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我一直在想,门罗为什么要用大篇幅写与主题毫不相干的内容?通常作品这样写都是为了后面的故事做铺垫,埋下伏笔,可是这篇完全不是,第一章的人物除了威伦斯夫妇,在后面都没有出现过。
当我翻译完整个小说,回头再读一遍的时候,我终于想明白了。
我们花时间去阅读小说,不就是想站在高处,或者说站在别处,去理解和观察我们的自己的生活吗?因为我们往往“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伟大的作家总是不遗余力地告诉我们这世间一切琐碎的日常。
第一章出现的几个家庭不就是我们周围的生活吗?这几个少年不就是我们的孩子或者曾经的我们吗?生活看起来波澜不惊,我们劳作、买菜、做饭、照顾小孩、日子喜忧参半,那这层平静如水的下面呢?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躲不过的劫,甚至不能说的秘密。
小说开篇开得极妙!我们在阅读小说也是在阅读自己的日子,所以啊,不要心急,即使是发生了天大的事儿,也是小镇普通家庭成千上个故事里的一个,日子还是细水长流,少年终究会长大,所有的恩怨情仇也会继续。
第一章结尾处,小说写到了耳聋的老船长特维特的那只戴白色手套的,看似滑稽实则高贵的手,他面带慈爱,大手一挥,像是在宣告:继续吧!
于是门罗的笔锋一转,小说的主人公才陆续出场。
3. 什么是好女人?什么是好女人的爱?
对于这个宏大的主题,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衡量的标准。门罗的这篇小说里好女人就是伊妮德。
伊妮德是圣人一般的女人,她的信念崇高,是真正的心怀大爱的“好女人”。
她家境优渥,上学时候学了护士,父亲认为做护士会接触男人身体,有伤风化,将来肯定会影响她的婚姻,所以在临终前要她答应不在医院里做护士。
后来伊妮德还是忠实于自己的信念,放弃了优越舒适的生活,去穷人家里做护工,她工作艰苦,不计报酬,甚至把自己的收入都全部倒贴给那些穷人。
我之所以喜欢门罗的小说,因为她笔下的都是活生生的女人,人性复杂,每个人都有善与恶的两面性,即便是伊妮德这样高尚的女人也是如此,她是多面的,有过失,有欲望。
学生伊妮德的学生时代,家境阔绰,长相姣好,她就是同学里的佼佼者。她经常结伙戏弄鲁珀特,甚至可以说到了霸凌的地步,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心理。到了高中最后一年,她突然醒悟,于是找各种机会弥补之前的过错。
后来在照顾奎因太太的时候,她经常做一些淫荡污秽的梦。为了清除思想里的垃圾,她整整做了一整天的家务,在劳动中忏悔。
伊妮德只是个人,凡是人都有欲望,虽然家境优越,她可以没有金钱的欲望,她看不上普通人的结婚生子的生活方式。但是她到底在追求什么?一个崇高的境界?
当伊妮德到鲁珀特家做护工的时候,我不相信鲁伯特认不出她来,可是门罗偏偏不在此处着墨,不动声色,这才是大家的风范。
鲁珀特善良、沉默寡言,木讷,勤劳,他活得很辛苦,伊妮德有些心疼他,那是一个女人与生俱来的怜悯心,慢慢地她是爱了吗?小说写的不着痕迹。
在小说结尾处,她曾决定劝说他去自首,每天都去监狱看望他。
后来在心里成功说服自己保持沉默之后,她终于敢抬头看到他了,她看到他哭过的红肿的双眼眼,闻到了他身体的味道,她甚至想去整理他家里的每个角落。
那么,这所有的细节不就是爱吗?
当一个好女人的道德准则,与爱、与世俗的现实发生碰撞的时候,她毅然决定遵从于自己的内心,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4.谎言的几层含义
“谎言”这个词在小说了出现三次。
第一次:在奎因太太讲述威伦斯死亡真相的开始,她说:
“我要告诉你一些你可能不相信的事情,” 奎因太太说道。
“人们总是给我讲很多事情。”伊妮德说。
“是的,谎言,”奎因太太说。“我敢说全都是谎言,你知道威伦斯先生曾经就在屋里呆过吗?”
小说的最后一章题目是《谎言》,奎因太太去世两天以后,伊妮德又回到鲁珀特家里,当她走进奎因太太房间的时,她说仿佛又听到了奎因太太说“我敢说全都是谎言”。
紧接着她想到了自己四五岁的时候,她告诉妈妈自己撞见了爸爸在办公室与一个女偷情的场面。妈妈说那只是她的梦境。在这一段的末尾,门罗只写了一个词“谎言”。
那是什么样的谎言呢?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如果是不是亲眼所见,她怎么可能凭空想出那样的画面? 而妈妈为了让日子过下去,选择劝说伊妮德相信自己在做梦,到底是谁在撒谎?母亲的谎言换来的是一家人相安无事。
当伊妮德想到这一点时,她给自己找到了解脱,为了让这个世界和谐,有些时候,知而不言是一种圆满的处事方法。
那么到底奎因太太是撒谎了吗?我翻了几遍,确定她绝对没有撒谎。
第一:威伦斯确实是人面兽心,可以从伊妮德的回忆里,讲到她以前与威伦斯夫妇一起打牌的时候,回忆到他那油腻腻而猥琐的样子。伊妮德写到他的样子让她觉得牙疼。这样人渣会做出猥亵事情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奎因太太所在的病房就是以前的前厅,伊妮德早就注意到这地板被刷成了棕色,这与奎因太太讲的她为了销赃灭迹,把前厅刷成了棕色,这点细节完全吻合。
第三:鲁珀特对奎因太太就像游魂一般躲着她,几乎是冷暴力。小说里也写到了,她是他第一个爱上的女人,娶回家又生了两个孩子,即使奎因太太再有缺点,如果不是其中另有隐情,善良的他不可能那么冷漠。
我想人性里的善良和智慧可以对抗,也可以屈服于谎言。
5. 冷淡而自然的写作
十九天的翻译这样的小说,好像自己游走在丛林秘境之中,我带着悬疑,最初走进早春的清晨,盛开着明黄色连翘花,遇见了年少懵懂,遇见了成长,之后跌入一片阴暗,酷热难耐的夏季大雨如注,死亡、病痛、煎熬,惟有伊妮德的爱如一抹阳光,照耀着阴郁的丛林。
朋友问为什么这一次我的翻译用了许多短句?其实自己也没感觉到,难道我的心历练到冷静的境界了吗?后来想了想,是因为其实文章的基调就是冷。
向问天曾在我的翻译完结篇里这样评论:
冷淡而自然,大家的写作应该是这样吧,不炫技,只是告诉你,有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
我觉得他的总结好精彩,门罗的风格就是这样,看似冷淡,她只是告诉你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她用宽厚悲悯的气度,讲人性的幽微之处,讲生活的所有细节,一切节奏缓缓流淌 。甚至包括看似大尺度的场景,都被她用平淡无奇语言,巧妙地穿插在小说情节中。
小说的结尾处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门罗没有直接点出伊妮德已经做出决定保持沉默,她把笔墨放在了黄昏十分森林里一团一团的小飞虫:
这些微小如尘埃的小飞虫是统一聚在一起形成枕头或者云朵的形状。它们是怎么聚集在一起的, 为什么要聚集在一起?他们聚在一起飞到这里又飞到那里,难道是为了捕食?可是这么多虫子够分那一点吃的吗?
这样的成团的小飞虫很常见,但是他们出现在文字作品里,如此细致的描写是我第一次见,我们的心不也是为了度日紧紧地互相依靠?
最后四周一片岑寂,伊妮德看到了水面上的小舟,小舟不就是摆渡的象征吗?我们靠爱摆渡自己,也摆渡岁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