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司里走出来,带着深深地遗憾和不甘,我知道已经回不去了。
今晚上,看影片《飞驰人生》,很羡慕沈腾饰演的张弛,可以在禁赛5年之后,有勇气重新开始,拾起热爱的赛车事业,奉献自己。
三年来的坚持,我以为努力就可以得到,所以让自己变得很努力。亲自为自己贴上努力的标签后,追求梦想的路上,行走的并不快。
图片来源于网络相反为了努力,我甚至有些执拗,有些做样子,更是强迫自己。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我是在拿努力做挡箭牌,来掩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不自信,也看不到自身的任何闪光点,越不自信,越依赖努力的样子,博得别人的关注。现在,回头看,自己竟然是患了严重的「努力焦虑症」。
为什么会是今天的这种局面,我一直在想,不得不承认,一开始,我的认知就是错误的。
在《认知突围》,这本书里,作者明确强调,努力,不足以让你拥有好的生活,而我一直活在‘努力可以实现一切’的美梦里。
突然推翻了以前的认知习惯,挺不适和懊悔的,不知道自己多年来坚信的所谓道理,来自哪里?却一直还在那么认真地践行着。实现不了的目标,总觉得是自己努力不够,深深自责。
而努力的正确模式,却是另外一个样子。拿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来说,想要完成某个目标最重要的三要素是运气、智慧和努力,努力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而已,我却把它看成了全部。
这三大要素用一个链式的顺序表达,大体是这样的:运气——智慧——努力——智慧——运气。
简单解释一下,首先是初始运气,比如我入的这个行业,认识的这些优秀的前辈和资深的老师,我能够遇见她们,真的是我的初始运气,一个人没有初始运气是不可能成功的。
然后往正确的方向努力,同时在努力的积累之下,不断和外界产生联结,从而习得高级智慧,并在践行中创造更多的好运。
是的,好运可以被创造。因为你的智慧和努力,让之前不属于你的世界跟你联结在了一起。于是,那些“意外”的机会就有更大的概率落在你的头上。
这些是《认知突围》作者,蔡垒磊老师的观点。按照他的阐述,我有了初始运气,也在往正确的方向努力,却在努力的积累上,埋头苦干,闭门造车,很少与外界取得联结。
自然再习得高级智慧这一环节,学习效率不佳,进步又慢,掌握的知识技能又少。
另外,不善交际和表达,和行业内的大佬们交流不多,得到的指导有限。
再加上自身自卑内向,自认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领导都能看在眼里,有机会也会提拔努力奋进的人。只是自己只知努力,却并未奋进突出。
后来,因为自己坚持够久,在一次考核中被领导考虑到,感觉自己无论从资历,条件各方面都是晋升的最佳人选。
在接下来的某次和领导闲谈中,被问及此次晋升的事,因为自己平时都不怎么自信,言辞又太过谦虚,结果到手的机会眼睁睁地,被刚上班不久的新同事给申请走了。
对于我的这位同事来说,这种好运是她自己争取、创造出来的。虽然对于我来说,剧情是如此地狗血,却是生活活生生地给我上了一课。
所以,想要学成一件事,最终链条,大体是初始运气——初始条件——概率性习得初级智慧——努力——习得高级智慧——持续践行——创造更多好运……
想要成功,或是达成某项目标,光靠努力真的不够。努力只是其中一环,重要却不是决定一切的法宝。
努力,并没有让我得到想要的一切而从上图也可以看出,努力,根据目的不同,有许多坑,你所做出的努力,到头来,却是无效的白费力气。
第一 努力仅仅能叫作“埋头做事”,缺少了脑子的参与,可以被称为“瞎忙活”。
第二 有些人的努力中就只有汗水,忽视了努力之前的选择。
第三,有些人的努力是做给别人看,并不十分在意自己的内在积累。
第四,有些人的努力反而是一种懒惰。
努力和努力之间,也有很多区别。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不知道正确努力的姿势,却一味责怪努力了却没有给予我们应有的回报。
知乎上有句话说:“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其实,很多人都处在一种消耗自己的生活状态中,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但又无力改变。
想要成为某某,或者学习什么的愿望有但是没有强大的内驱力,开始坚持不了多久,就试图浏览网页,或刷微信,抖音朋友圈来逃避或麻痹自己,时间不知不觉间消耗掉了。
而有效的努力
第一,努力,是一件目的性的事。
比如牛耕地,驴拉磨,它们只是无意识地这样做,或者不停的做工,最终可以换口吃的。
但是别笑话牛,很多人做起事来也很类似,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每天努力究竟是为了什么,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养家糊口”。
他们的努力除了换到当天的口粮外,里面根本不包含对自己的规划,也不会产生什么定向积累效应,就算因为长期工作得到了某些积累,也是被动积累。
这种没有主动把控方向的被动积累,一般来说,进步效率都非常低下,且很快就会遇到天花板。
第二,努力,是一件内生性的事。
经常在深夜将自己的“努力”发朋友圈的行为,拍一张笔记本的屏幕或键盘照片,配几句“今天又要通宵了”之类的话,就离真正的努力要差点。
努力,可以看作加速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假如一个人拥有关于努力的正确认知和方向,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努力的动力是内生的。
有些人之所以需要他人的认同才能在压力下“逼迫”自己不得不努力,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自己做事的真正意义,因此努力的动力是需要“外求”的
第三,努力,是一件讲效率的事。
我在念书时是属于比较贪玩的那一类人,曾不得不被父母锁在房间里做功课。一整天下来,父母以为总归会有点收获,其实我并没做几页习题。
所以如果你真的要将“时长”往努力上套,那么请至少将“有效时长”套在上面。
所以努力的效率要点是:将你的有效努力统统用在刀口上。这几乎是比努力的有效时长更为重要的事情,因为你首先得能分清轻重,同时还得是个出色的规划家。
不仅是对事情本身的规划,还需要更多对人生的整体规划,比如不做“消防员”。
这是我对努力的一些新的认知和学习整理,希望对你也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