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虚而不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天地不存在仁爱之心,把万物视为刍狗,圣人也不存在仁爱之心,把百姓视为刍狗。
刍狗,用草扎成的狗。用于祭祀,用毕则丢弃。你看温暖的阳光,它并不偏向于好人;你看滔滔的洪水,它也并不针对坏人;炎炎的夏日,清爽的凉风,它一样不分好人坏人。它只是听任万物自然生长,——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所以多有雨水;夏天正是万物快速生长的时候,所以日光猛而且长;秋天正是万物成熟收割的时候,所以秋风萧瑟;冬天,一切都安静了下来,大雪普遍覆盖大地。
所以说天地没有偏心,一样供给,一样收割。他认为圣人的作为,也应该学着天地的不仁,因应着人的天性,让他们自然的生长。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这里的天地,应该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地球与天空,而应是泛指两极,即阴阳。天地也并不是分开的,它们应该是交融在一起的,即阴阳之间,它们也是交融在一起的,并不是分开的。老子把阴阳间的这种交融,比喻成了鼓风的风箱。
虚而不淈,动而俞出。这个“虚”跟上一章的“道冲”说的应该是同一个,——上一个它是填不满,这一个它是掏不尽。你不断的掏,它是永远的有东西让你掏,——就是说,你掏的少,它就给的少,你掏的多,它就给的多,永远没有穷尽,——是以说,“动而俞出”。
如果你是跟随着“动而俞出”的这种现象去认识道的存在,那你就选错了方向,因为它是无有穷尽的。你不如是守着“虚而不淈”的阴阳交融的虚静状态,去看待万物的演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