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智慧》小胜凭智,大胜凭德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智慧》小胜凭智,大胜凭德

作者: 站在书顶听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2-05-16 14:00 被阅读0次


    制胜的法宝:良好品德,出众才能

    中国儒家思想将“修身”放在人生事业的第一位,而“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可见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人品修养有多么重要。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人生成功的垫脚石。

    王阳明认为,“良知”作为人内心的是非准则,具有知善去恶的能力,人们能够凭借它去辨明是非善恶。一个人发自内心的道德修养,会影响他的言语、行为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甚至影响到他人生道路上的事业的成功与否。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再位高权重、大富大贵之人,也会不得善终、惨淡收场。

    南宋的奸相秦桧,其人残忍阴险,陷害忠良,卖国投降,死后被筑跪相,留下千古骂名。

    王阳明忠君爱国,体恤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流芳百世;而与王阳明同时代的刘瑾,狡诈得权,肆意贪污,因而遗臭万年,其身后评价差之千里。

    由此可知,立志成功之人,无论最后处于何种地位,都不能忘德行这个“本”。王阳明认为,世上的君子,只要专心于修养自身品德,那么自然能够公正地辨别是非好恶,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他人,将国事等同家事一样关心,把天地万物看作一个整体,从而求得天下的大治。

    因此,“致良知”不仅是为学之道,更是育人之道,重在育人之德,“道德”或“良知”等精神品质蕴含于经典之中,对人的自身修养有着与之相应的陶冶价值。

    品德高尚的人,即便能力有所不及,也会虚心好学,不断提高自己,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来获得成功。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强调道德修养。不懂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以德为先,就好像王阳明告诉弟子的话:良知在人心,随你如何,也不能泯灭。

    德行是我们行走人生的前提,而才能是我们创造人生的手段。只有做到德才兼备,才能使我们的人生绚烂多姿!只有时刻保持良好的品德,并以此为准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在有限的能力范围之内创造出无限的人生价值,才能以良好的口碑传世,成为人生道路上真正的大赢家。

    君子的特质:如玉似铁,一身正气

    当然,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也离不开如玉似铁,一身正气的君子特质。

    王阳明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饱读圣贤书籍,常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为官期间屡立战功,政治声望不断升高,然而他的仕途却日趋坎坷。

    正德年间,奸臣当道,太监刘瑾把持朝政,任意妄为,许多正直的官员忠臣都被打入死牢,王阳明站出来为他们说理,要求释放忠臣们,结果被刘瑾谪遣至贵州龙场,半途中差点被害死。

    刘瑾倒台后,王阳明被重新起用,但又因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而惹怒龙颜,不但没有得到皇帝的嘉奖,反而招来横祸。他的仕途再次陷入低谷。

    一年之后,正德皇帝驾崩,嘉靖皇帝登基。王阳明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仅仅是一个闲职,无大事可为。

    王阳明的一生历经坎坷,但他始终没有气馁,不断探索人生的真谛,努力不懈地完善和传播他的思想,最终成为一代“心学”大师。

    王阳明既能以德修心,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以开阔的胸襟包容万物;又能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铁骨铮铮,不畏权贵的迫害,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愧为如玉亦如铁的君子。

    君子特质更要养一身浩然正气,要做正直之人,诚实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日积月累,不断壮大。

    浩然正气是人的精神“脊梁”,是抵御歪风邪气的“屏障”。正气长存,则邪气却步、阴霾不侵;正气长存,则清风浩荡,乾坤朗朗。

    要保持浩然正气,就必须“一日三省吾身”,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以激浊扬清、弘扬正气为己任,使正气日盛,邪气渐消,引领整个社会不断走向正义和文明。此乃君子之道也。


    成功的做法:以德服人,蠃天下

    古人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然而,如何才能得民心呢?

    王阳明认为君王想得到民心,就必须“德天下”,即以德治天下。

    三国时刘备不善于谋略作战,但是,他具有良好的品德,能够以此感召部下同心协力,一同建功立业。

    虽然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其高尚的品德能够换来别人的尊重和爱戴,愿意尽心效力。

    纵观历史,有大成就的人必然有德行而能令人为其舍命效劳。

    王阳明将圣人治天下之道归结为“致其良知”,即注重以德治天下。德天下”不仅要为人处世忠于良心,做利人利己而不是损人利己之事,更要为人忠诚。

    但凡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之人,才能把持住心中的天平,不向贪图利益、腐败堕落倾斜。

    东汉末年,吕范在孙策的手下掌管财经大权,其弟孙权常问吕范要贱,而吕范经常要得到孙策的批准才发放,所以孙权对吕范不满。

    后来孙权任县令,有了自己的小金库,孙策有时来查账,周谷总是替孙权做假账,躲避了孙策的责怪,他很是感激周谷。

    可孙权后来接替孙策掌控东吴大权时,他重用了吕范而不是周谷。

    想必大家应该会明白其中的理由,吕范忠诚,周谷好欺骗,一个人如果做事不诚实的话,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的。

    以德治天下,关键还在于以德服人,给他人说话的权利、发言的空间,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他人的想法,从中汲取自身的弊病,并及时改正。

    倘若将所有反对的声音都拒之脑后,又如何做到致其良知,德治天下?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便是因为以德服人的举措而受到他人的敬佩。

    子产曾对郑国大夫然明建议不能取缔乡校,

    他说人们清闲的时候可以来,议论我们到底做得好不好。

    他们如果喜欢,我们就继续推行,他们如果讨厌,我们就立刻改正。这不是挺好吗?为什么要取缔它呢?我只听说过我们应该尽力做好事以减少人民的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大河宜疏不宜堵啊。堵上容易决堤,伤害反而更大。我们不如开个小口导流,把有用的建议当作治病的良药。

    然明很是赞同子产的见解,称其是成大事之人。

    正因为这件事,子产在被人污蔑“不仁”时,孔子却坚信他并非如此。孔子曾言:“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只有坚持良好的道德修养,做到“德天下”,才能真正地凝聚人心,才能真正做到“得天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智慧》小胜凭智,大胜凭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fw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