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里我头痛绝对来源于练车,觉得深受其累无法解脱,自四月份练车以来,脾性性格增添了无数的焦躁不安,甚至想到要看到喜马拉雅电台里一个标题深深吸引了我:听王阳明心学,重塑强大内心。好像一直内心强大的自己被练车的挫败打压得直不起身。
一心结束却无法顾及其他事情,但是垂头丧气的我总的想点自我解救的办法,今早起来在老杨一大摞的书籍中寻觅解药,《亲爱的安德烈》映入眼帘,我向来对畅销书不不感冒的,但龙应台这个名字在屡屡在书店,文章中提到,那就看一下吧。
这本书讲的是母亲与自己青少年时期的书信往来,因为母子之间隔了三十多岁的年龄差距,母亲感受到与儿子沟通的困难,于是想到了书信的办法。
距离我的十九岁已经是两年前了,但是印象里与父母的走心的交流少之又少,在家里是个不让父母操心的孩子,所以他们不至于因为学习,陋习,交友这些事情唠叨太多,和父亲的对话总是那几句“家里还好么。”“这个月钱不够花了。”“月底放假会回来。”“我会好好读书。”这样的对话贯穿了整个青年时期。
这几年我反到越发害怕和父亲交流,特别是接到他电话时我会特别恐惧,因为这两年从他的电话里多次传来噩耗。
我永远忘不了16年十月的一个清晨,我在寝室里吃着早餐接到父亲的电话,接到电话我心里一紧,因为他从来不会主动打电话给我,直到他告诉我哥哥意外去世,顿时天昏地暗。
从此他的来电成了我悲痛的源泉,家里总是有难过的事情传来,伯母身体每况愈下,官司能不能打赢,邻居哪个伯伯突然离世等等,最终使我我那颗闯荡的心还是扎根在了小镇的亲人身上。
得益于微信的出现,我和父亲没事几乎不联系的关系也稍微亲近了一点,从开始的微信总是父亲给我发红包打生活费,渐渐的他也开始发一些感人的话,比如考试了“要放松心态哦,不要太紧张。”“学习上不要太有压力哦,你永远是爸妈的骄傲。”这些话以前他从不会亲口对我过,微信给我们父女建立了一个稍微合适的距离,这个距离对于羞于表达的父女来说恰到好处,于是那个印象中说话总是很大声,脾气很暴躁的爸爸在我心目中又可爱了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