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渴望团圆,没有哪个节日像中秋节这样寄托了人们对团圆最大的渴望。
渴望团圆因为不能团圆,就像七夕的相会缘于常年分离的现实。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中秋这一天不能与亲人爱人团聚的,不只有天上的嫦娥,还有人间的无数凡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面对着几百年前的夜空,文学家苏轼发出一声浩叹。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熙宁七年苏轼被贬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面对着一轮明月,苏轼大饮一场后写下这首《水调歌头》。
正如词中所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的一生遭遇了太多悲欢离合,最先离开他的是他的爱妻王弗,而后就是他的母亲和父亲,就连唯一的亲人苏辙也因为相距遥远不能团聚。
本来应该是亲人团聚的中秋之夜,苏轼却只能在他乡对月抒发不得团圆的感慨,寄托美好的期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品尝着最苦的人生滋味,也不放弃对美好的期待,苏轼的乐观旷达中也隐含着一丝无奈,一缕苦涩。
小时候每逢中秋节,我们兄弟姐妹就齐齐整整坐在一起,吃月饼,听母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父亲即便再忙,这一天也会待在家里。虽然多数时候沉着脸默不作声,但总算全家团圆。
父亲和母亲就像月亮的两面,一面明亮,一面灰暗,习惯了母亲的热热闹闹,也习惯了父亲的冷冷清清,就像习惯了月亮有阴有晴。总之,一家人在一起就好好的。
对团圆的看重不仅限于我们这一家,那时候家家户户如此。到了中秋这一天,在外做工或者读书的人,无论多忙、不管多远都要赶回家,好和家人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
那时候的中秋节啊,真是中秋节,尽管并不喜欢那硬的像石头样的五仁月饼,每次吃都像吃药一样皱着眉头,还是十分期待这个有着特殊情味的节日。
情,才是节日的魂。现在的节日之所以越来越没有味道,都是因为少了灵魂。
有些终年不能相聚,有些虽然形式上团圆了,内心却是疏离的,节一过完就各奔东西,毫不牵挂。那样的相聚不如没有,对彼此都是一种折磨。
母亲是最重视团圆的人,她人生的最大愿望就是家和人宁,为此哪怕她受点委屈也愿意,她没有想到自己辛辛苦苦经营了一生的家,在她离开后就成了一盘散沙。
曾经坐在一起吃月饼话家常的姊妹们,如今都天各一方,很久不见。为着生活,为着家庭,各自奔波劳碌,连坐到一起的机会都很少。
如果母亲还在,看到这种情形该多么心痛?
中秋节前夕的回家,我有两个心愿,一个是看看阔别的小村,一个就是看看长眠地下的母亲。
阔别许久的小村一天天变成了陌生的样子,伤感之余又去看了母亲。如果母亲还在,我会拉住她的手把我心里所有的不快都倾吐出来,但是现在只能在心里默默倾诉了。
如今又是中秋节,曾经汇聚着我们欢笑的节日,却不再有欢声笑语,想念母亲,也想念曾有的温馨美好。
虽然现实有些惨淡,还是要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22-9-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