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国社会,“面子”可真是个比西方圣诞老人还老的面孔。它虽然这么“老”,却是常用常新的,是伴随着人一出生就接触到了它的。比如说吧,当还处于咿呀学语的婴儿时期,人就被自己的妈妈用指头刮着脸蛋教“丢,丢”了。——从那时起,一个深厚的启蒙教育就开始了,幼小的心灵对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词汇有了认识。
中国的对人对事,历来有一个评判的标准,那就是“面子”。从积极的意义上说,面子代表了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自尊和声誉,自然是与生命一样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努力去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保证中华民族每个人的人格尊严,早日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的大面子,是不能不要的。然而,人类学家及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人类社会每个成员虽然都会渴求声誉,但其追求声誉的手段却大不相同。具体的例子太多了,举不胜举,人们从自己的身边几乎是随处可见的,所以文中就不列举了吧——这形形色色、林林种种的事例说明了什么?从中国传统思维定势和习惯出发、带有臆断性和虚伪性的评价,明显就沾有中国多少年来逐渐形成的浓厚封建礼教色彩。
“中国人活的是面子”,面子代表了中国社会中广受重视的社会声誉。有专家说:对华人而言,“脸”的基本内容就是儒家所讲的五伦,它代表个人最基本的尊严,不能丧失或有所破损。在一份关于面子的调查中,认为面子很重要的,占83.33%。面子其实早已被抽象成一个概念,与其说它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如说它是尊严与虚荣的混合。总而言之,面子显示的是一个人活着的价值和影响力。林语堂先生曾有一段对面子的评说,可谓惟妙惟肖:“它不是一张面孔,可以揩洗或刮须,却是可以‘得’‘失’‘争取’,更可以当礼物一样‘赠送’。这里吾们达到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的一点,抽象而不可捉摸,但却是最高等最精细的规范。中国人的社交往来,莫不以此为准则。”中国人的爱面子与爱浮名一样,具有极其鲜明而又彼此相关的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处世方式。“死要面子活受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它体现出来的,就是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以及保持自己作为一个人所有的那种虚荣心,不惜采取一系列自苦行为。所以,面子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主宰国人的外在力量。因此,在中国社会里,人常常是为面子而活,为面子而死。林先生进而在理论上做了如下总结:“它是空虚无实际的,而却是男人家争夺的目标,又有许多妇女为它而死……就是这空洞的东西,乃为中国人所赖以生活者。”中国特有的“人情社会”和“面子社会”,就这样形成并延续下来的。
“面子”就这样至今仍笼罩在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空,似乎每个中国人都逃不脱它的魔掌,不知不觉地为其高唱赞歌。一出远没有结束的历史长剧,就这样不停不断地演着,演着,直到现在。
要砸碎这个“染缸”,的确还任重而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