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后,晋室南渡,中国陷入南北分裂的局面。这一局面要到隋朝建立并灭陈后,才得以结束,但是隋朝经二世而亡,也仅存在了37年,这在历史上与秦朝极为相似,两者都是结束了一个动荡分争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国运很短。秦朝奠定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础,汉承秦制,继承了秦朝的政治遗产,而隋的统一则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的格局,隋开创的很多政治制度完善了中央集权政治模式,并被唐所继承,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基业进一步推向顶峰。可见隋的统一,不是简单地结束了一个分裂局面而已,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贡献。
一、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族关系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到了北周和隋朝的建立,中原政权回归于融入胡人种族与文化汉人执掌,隋朝的建立者杨坚与唐朝的建立者李渊,其家族和统治集团,都属于胡汉混合型的种族与文化,这样的血统背景,加速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融,民族间的隔阂进一步减轻,在政策的推进上也少了许多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政策,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局面得到巩固,南北朝时代活跃的一些少数民族,如羯、氐、高车、柔然等,甚至包括鲜卑各部,到了后来就不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了,不是他们自然消亡了,而是融入到了华北汉人之中。可以多民族交融共生发展在隋唐时期是一个比较稳定时期,隋的奠基作用不容忽视。
二、改革创建一系列制度
隋文帝一即位,就采纳大臣崔仲方建议,废除北周官制,恢复汉魏旧制,中央设置内史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作为最高政务机关,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机构,尚书省是行政机构。尙书省长官是尚书令,副长官是仆射,下设吏部(掌铨选)、礼部(掌礼仪)、兵部(掌军事)、都官部(刑部,掌刑狱)、度支部(民部,掌户口钱谷),工部(掌营建)。这种三省六部的中央政权体制,在唐朝进一步得到完善,为后世所沿用,对中国古代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在地方政权的组织形式上,隋将三级管理改为州、县二级,减少中间环节,保证中央政令的畅通,提高政府的运转效率。
隋朝为了削弱门阀政治、废除了地方长官推荐本地人担任官吏的制度,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的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后又规定,州县官吏三年一换,不得重任,不允许本地人担任本地官吏。这样就把官吏的任用权集中到中央,改变了长期以来士族控制地方政权的局面。同时废除了按照门第高低选用官吏的九品官人法 ,代之以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置秀才、明经等科,后在隋炀帝时设置了进士科,科举制的创立改变了传统的出身论,为官僚统治机构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读书之人也有出头之时,推动了学术教育文化的发展,唐后来在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科举制,为其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营东都,开运河
隋文帝以汉朝古都长安为首都,由于偏离中原中心,随着统一,为了进一步遏制和威慑前北朝时期的分裂势力和加强对南方的控制,隋炀帝决定从长安迁都洛阳,同时以此为南北连接中心开凿沟通隋朝大运河。东都的营建进一步凸显了洛阳的战略地位,唐朝后来也将近三百年以其为东都,巩固了帝国的统治。隋朝大运河由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永济渠构成,分别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北方的边防,进一步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大运河像血脉一样将南方的粮食和其他物资送到都城长安和洛阳,为统一后的南北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证。
民族的交融,制度的创新,帝国的建设是隋留给唐的政治遗产,隋如昙花一现,但是其绽放得如此的灿烂,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