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小的时候,在外公家度过了整个婴儿时期。彼时父亲母亲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我,爷爷奶奶不喜我是个女娃。于是外公拍桌子做主,将我接回了他和外婆的那个小村庄,把我养大到三岁有余。那时,城里的幼儿园只收三岁以上的小孩。
母亲说,也好,外公的为人在十里八乡极受夸赞,让我跟着外公外婆,不亏。母亲转身揩了眼泪,狠狠心把我丢下。
这是母亲长大的村子。故而从隔壁家舅娘开始,村里人就喊我“凤儿家姑娘”。凤儿,是母亲的乳名。许是外公望女成凤,给母亲取了这个名字。
母亲年幼的时候,女娃娃多是不念书的。少有几个念书的,也是过早地潦草退学嫁人。但母亲姐弟几个不一样,自母亲开始,做为大姐,便是一直念书、念书,直到师范学院毕业分配工作,留在城市。
02
三岁以后,父母把我接回身边,上学、生活。每年便只有几次回到那个小村庄,看望外公外婆。有时住上几天,有时吃过饭就走。
母亲说,我人生中第一句连贯的话,竟是告状。那时,外公下地干活回来,在院子里用水瓢舀水喝,我穿着开裆裤扭呀扭呀地过去讨水喝。外公不给我喝生水,让我回家去,找外婆喝凉白开。
我极其生气,扭回家跟外婆说“姥爷、不给......水喝”。外婆笑眯了眼,外公笑弯了腰。
03
后来,我稍微长大一些,在课堂上学了朱自清的《背影》。放学回家,我兴冲冲地问母亲,你猜我学这篇课文,想起哪个?
母亲说,你父亲。我说,有的,有想起父亲。但还有一个,我想起外公。我们去地里干活,下地回家的时候,外公扛着锄头走在前面,外婆背着我走在后面。太阳照在外公的背上,一路照着我们回家。
母亲红了眼眶。那天,是母亲第一次跟我说那些让我似懂非懂的话。母亲说,当年她去师范学院报道,外公在前面背着铺盖卷弯着腰走,母亲在后面跟着。太阳照在外公的背上,一路照着他们走进校园。
母亲说,我真是苦了你外公了,养了我,还要养你。
我不知道怎样劝慰母亲,我第一次看到母亲如此那般愧疚。我说,等我长大了,我买好多好多吃的给外公外婆。
母亲摇了摇头,说,他们不图这些。
04
母亲问我,你知道你外公为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吗?我点点头,又摇摇头:“你说外公做人识礼数。”
母亲说,你外公从年轻那会儿开始,去别人家里做客,只吃一碗饭。无论是米饭还是面条、水饺,只吃一碗。
我不懂,问母亲为什么。母亲说,那个时候,生活条件不好。主人家请客,都把家里最好的、平日里舍不得吃的东西,拿出来给客人吃。你外公说,他少吃点,给主人家留点,主人家都有孩子,给孩子留点。
母亲说,你外公这一辈子,就喜欢孩子。喜欢自己的孩子,也眷顾别人的孩子。你外公觉得,大人这辈子就这样了,但孩子不一样。孩子有希望,是各家各户走出这个村子,走向大千世界的念想。
母亲说完这些事,我觉得我明白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05
外公苦了一辈子。母亲走出了外公的那个小村庄,我走出了母亲的那个小县城。
再后来,我到外省求学,毕业后定居在求学的省会城市,越发的离家远了。每年只能回父母家两次,这两次里,只有一次能回外公家看看。
给母亲打电话,我总是会问起外公外婆的近况。母亲说,外婆能吃能睡,身子硬朗。外公小脑萎缩,愈加显得老了,吃饭走路,都大不如前了。
我于是心里揪扯着闷疼,想起外公背上载满的阳光,想起外公出去做客,为了给主人家孩子留点好饭,只吃一碗饭的事。
外公一辈子喜欢孩子,一辈子为孩子付出,孩子们却都离他越来越远。如今,恰是这渐行渐远的距离,给了我这个定居外省的没良心的孩子一个借口。我擦了擦眼泪,甚至说不出下次回家探望外公,是什么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