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的第一步,身份观念的改变。
从一个消费者思维,转换成生产者思维。
如果你是一个生产者思维的人,在做一件事之前,你会问自己:“这件事情是在创造价值,还是在纯粹消费时间?”
你的身份会决定你的选择。
时间管理的第二步,重要紧急排序。
大部分每天感觉自己很忙,但却感觉没有收获的人,是做得事情太多。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管理我们自己本身,我们选择做什么事情,决定了我们的时间花在了哪里。
时间管理中,最经典的管理方法就是对于事情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划分四个象限。
图片来源于网络每天的事情主要包含两部分,计划好的,还有突发情况。
以计划好为主:
第一象限,重要紧急。这些都是当天需要完成的,如果每天工作八小时,这些就是八小时内要搞定的。整块的时间留给它。
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这一部分决定我们自己长期发展的关键,但是很多时候因为不紧急,就容易被那些重要紧急的事情占据。所以这部分工作最好是留出专门的非工作事情去处理。比如九点开始工作学习,那么可以在七点到八点之间,不被打扰,专门去做这些事情,这部分的关键在于每天都要做,比如说运动,比如说写作等等。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休息的空闲时间去处理这些事情,比如说中午有20分钟的空闲时间,就可以写点东西,看些书。
以突发情况为主:
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的,如果五分钟内解决,拿起来就做。或者是求助他人完成,或者是不做
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就可以先记录下来,留着休息的时间,顺手去做。其实可以不做就不做,但是如果必须要做,也可以把任务拆分,每次用零散时间做一点点。
时间管理的第三步,时间记录。
我们做一件事情,一般会分为启动阶段和行动阶段两个部分。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很难快速进入行动状态,比如说想看书,会在看书前,收拾好书桌,泡上一杯茶,拿出笔记本,等花了十几分钟,才开始看,看了十几分钟之后又去做别的事情了。
可能我们觉得这件事情习以为常,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如果读书的目的是休闲娱乐,那么做这些启动准备本来就是休闲娱乐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是希望通过读书解决问题,那么可以把前期启动的十几分钟放在读书上,收获会更多。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启动准备,如果不去做时间记录,很难去发现,原来它偷走了我们这么多时间。
有些事情是有具体的所需时间的,比如说步行绕图书馆一周分钟,但是像刷朋友圈,抖音是没有截止时间的,它们是信息流,一直刷一直有。
很多时候说休息10分钟,看一会抖音吧,往往等回过神来,半个小时已经过去。
所以休息的时候,尽量少刷抖音这类没有截至时间的,或者设置好闹铃,闹铃一响立刻停止。
记录时间的过程除了让我们知道时间去哪里,更多的还有对于时间的敬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