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过知乎上一个话题——“和父母无法沟通,你有多绝望”,里面一条回答让我印象尤其深刻:
“顺着他不行,逆着他不行,不说话不表达还是不行,没有活路可走的感觉;如果不是过年,我想去上班都不想和父母相处;有时候觉得自己面对的不是血缘至亲,而是毫不讲道理的混混”。
️ 我想,这大概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也能解释为什么前几年《都挺好》能红遍大江南北的原因,苏大强式的“问题父母”,在这片土地上一抓一大把。
️ 可是仔细想来,如果自己真有个“苏大强”式的父母,该怎么办呢?“解决”他吗?这个思路当然是不对的,相比“解决”,父母更需要的是被理解。
️ 太多的心理学书籍在企图教会我们如何处理跟原生家庭和解,却很少有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应该关注中年老人的所思所想、心理健康,庆幸,我们遇见了《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
️ 诚然,别说是听完,就算是看完这本书,也许我们还是很难解决我们眼中的父母难题,但至少我们可以多一份理解,多一些有益的尝试,而这一丢丢的改变,将会是三个人共同的幸福新起点。
️ 美国心理学家朱迪思·维奥斯特说过:“我们在失去、舍弃、放下中成长,这是必要的丧失。而这些失落的经验,无论好与坏,决定了我们成为怎样的人,过着怎样的人生。”
️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此生只有归途。原生家庭这门功课,我们注定要跟父母一起做,越早动笔,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