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合群吗?
你的不合群合理吗?
如果你的不合群遭人误解和质疑,你是否能坚定你心,勇敢地做自己?
你的不合群是否合理?
什么是合群?我认为,是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要与他所在的群体保持一致。反之,如果他在特定的群体中不遵守大家约定俗成的思想和行为——特立独行,那么,他就可能会被扣上孤僻和怪异的帽子。
然而,不合群,真的就不合理吗?真的就“大逆不道”吗?
我觉得,判定“不合群”是否合理,应该首先从群体中走出来,以旁观者高远的视角去审视和判断群体的思想和行为是否正确。如果群体的导向本身存在问题,那么,“不合群”就情有可原。
我们以秋瑾为例。秋瑾冲出旧家庭,赴日留学,以满腔热血投身革命。这样的行为,在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在封建礼教和传统习俗中,在父母和公婆的家庭成员的眼中,她的行为,当然是不合理的。但是,站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角度去审视秋瑾的行为,她的思想和行为不仅不是不合理的,反而是进步的、超越的、高瞻远瞩的。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群体的思想和行为未必正确,一个违反群体思想和行为的人,他的所想所做未必是“不合理”的!
摆脱群体思维,不太容易
上文,我们谈到,判断个人的不合群是否合理,主要是看他所在群体的思想和行为是否正确。如果群体思维错误,那么个人的不合群就很有可能是合理的,是超拔于群体和时代的。
然而,摆脱群体,高置点地看待所在群体的思想和行为,谈何容易?一个人出生于厮,成长于厮,群体的思想早已融进他的血肉里,他如何超拔?如何发现群体思想中的落后和弊端?如何以一己之力对抗群体、对抗时代?发现难,反抗更难!
魏晋时期,名士们在何晏的提倡下,纷纷服用五石散。起初,五石散确为良药,但后来因为许多人不注意用法和用量,导致出现了中毒现象。为此,王献之也对五石散产生过怀疑,可是,奈何个人的质疑很快就在群体的统一思想和行为中淹没。
人家名士们都吃,都觉得这是仙药,都认为吃这玩意可以长生不老,就你特殊?特殊,就会被排除出名士的行列,你就不再是名士,你就失去了群体的庇护,成为了一个“局外人”“多余人”,谁想?
所以说,一个人摆脱群体思维,很困难,而做一个敢于思考,敢于质疑群体,敢于否定群体,并勇敢地坚持自己正确选择的人,真是难上加难!
群体的思想早已不知不觉地把你的独立和个性磨灭,不但你发现不了,更有可能你就是那个顽固地保卫群体思想的卫道士。一个没有独立思想,被错误思想裹挟着前进,还沾沾自喜的人,何其可悲?
再难,也勇敢做一个“不合群”的人吧!
生活中,一提到“合群”这个词,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认为这是一个褒义词,所以,社会要求我们要合群,要与所在群体保持一致。不合群就代表这个人孤僻、呆傻、怪异。
人们喜欢合群的人,排斥不合群的人,因为不合群的人冲击了他们与生俱来的人生观和社会观,他们感到既惊讶又恐惧。
然而,古往今来的实践证明,真正代表着正确和进步的往往就是那些被大多数人认为“不合群”的人。
少时与人佣耕的陈胜,对一起下地干活的难兄难弟说“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在安于封建等级制度的贫苦人看来,他当然是“不合群”的!
“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一心向学,以读书为乐的宋濂,在同舍生“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煜然若神人”的人群中,显然是格格不入的!
就连那个观看皇帝游行,说出“皇帝根本什么也没穿”这句大实话的小孩,在一群熟谙社会规则的大人们看来,当然也是不合群的!
可是,不合理的“叛逆者”陈胜告诉我们,即使你身在沟渠,也可以仰望星空。不合理的穷学生宋濂告诉我们,只要你内心有足以让你感觉快乐的事,又何必在意吃穿用度不如别人或别人瞧不起你的目光呢!不合理的说大实话的小孩儿告诉我们,群体认同的话未必是真话,他们很有可能是因为愚蠢、虚荣或者胆怯才不敢说出真相!
他们的“不合群”不仅合理,而且代表着进步!
归根到底,“不合群”这个词只是一个中性词。赋予它褒贬不同意义的,是我们每个人在群体中独立而深刻的思考和判断。
合群既可以代表着你人缘好、情商高、人际交往能力强,也可以代表着你见识浅,没主意。
不合群可以代表着你孤僻、冷漠、怪异,也可以代表着你有胆量、有眼光、有深度。
那些被人们认为“不合群”的人,不需要在遭受他人的眼光和质疑时感到痛苦和愤怒,只要你走的路正确,时间会证明你的选择!
午堂登纪雄说,为了迎合周围的人而不断忍耐自己,你将永远活不出真实的自己!
我想,我们都应该适当地和人群或自己所在的群体保持距离,“通过孤独进行自省”,以此来“推动自我的精神进化”。
孤独,是摆脱群体思维,走上正确之路,最适合不过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