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娟坚持原创分享第1910天(伊川焦点团队分享837天)(2022.10.1星期六)
依恋类型分为安全型和不安全型。
在不安全依恋类型儿童的日后成长发展中,回避型儿童会很容易表现出攻击行为,这一类型青少年最缺乏独立能力与沟通能力,焦虑一矛盾型依恋的儿童很容易表攻为退缩行为。混乱型依态儿童则常表现出前两种儿童的温合行为,发展的结果常常是产生许多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
与父亲的依恋
父子依恋关系可以预测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学校适应。就父母作用的比较而言,母子依恋关系对其同伴交往诸方面的影响更大。这与儿童期母亲的重要监护人角色密不可分。父亲在抵御儿童社交焦虑方的作用超过了母亲,父亲的支持、可靠会给儿童带来信心,觉得自己是胜任的,从而有效地克服不良情绪。父亲在儿童友谊质量、社会情绪方面的影响,提示人们在一些深层次的人际交往作用的不可替代。
依恋不满的心理变化
第一阶段:反抗,幼儿失去母亲表现出强烈的痛苦,充分动用他全部的资源试图重新找回父母。
第二阶段:绝望和疏离。当父母长期不陪伴幼儿会造成幼儿的怕生无助。这是早期创伤。
第三阶段:回避。最后不再依恋父母,这对孩子的心理是极大的伤害。这是绝望疏离很多次以后出现的。
依恋对人的影响
以上这些最后会变成“预设”——人际间的预设。最明显的表现是亲密关系间,一旦没有被满足就折腾对方,因为这是打生下来就有的经验。有的人的预设是,他一定会忽略我的感受,他一定会背叛,所以,无法发展持续和稳定的情感关系。
依恋对人的影响是,人际间的预设。这种预设是没有任何感觉的,就像用自己的手一样没有任何感觉。
如何改变这种预设?一个图示可以说明。
安全感的重要性
当儿童感受到和父母有安全的依恋关系时,不需要过多揣摩别人的心思。与人相处很自然。相反,常年活在不安全的依恋关系里,需要不断监控别人的想法,主体性发展停滞,心智水平一直停滞在孩子阶段。社交模式停滞在家庭关系的简单重复阶段,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
有人从人际交往中获得乐趣,有人在人际交往中体验痛苦。依恋理论揭示了其中的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