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跑了十公里,从一开始就带着耳机,担心步频节奏过快还特意在开始时的时候告诉自己慢点,以防止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在进入科大操场后,其实很快就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心流,一圈一圈的刷着,不太知道疲惫。
脑子里继续审视着平安、万科、美的、兴业、半导体、5g....
后来又想华尔兹租金情况,就要如此的放弃妥协吗,既然看好中国,看好如此的体制制度,为何在对于老赖的治理上还是如此薄弱,法律规章制度在对于一个放弃个人信誉的人面前竟然惩治的力度大大减小,换句话说只要我不想作为了,想要为非作歹,想要钻经济活动空档,想要徇私舞弊,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是这个人的康庄大道了。其实这样钻空隙的人从来都有,而且绝不在少数。换句话说,其实人性就是如此,趋利避害。
不是我想不通,而是认识这个社会还处在学校时期那种“理想化”的认为程式里。今年过年与金兰的对象聊了一些对外贸易上的信息,虽然没有展开,但从感慨里也能发现,在社会上做生意,并非想象的那般简单,何种人都有,什么事也都能发生,只有将那些不可思议之行为当成一般事物,当成每天都要发生的事情才有可能存活下来。
看了挺多的投资书,里面最吸引人的一个词汇就是财务自由,讲的真好啊,说被动收入覆盖主动收入就能达成自由,可这么清楚又充满诱惑的道理为何很多人进行不下去,或者说进行了很长时间终归完不成,抵不过各种现实状况的冲击,以至于半途而废,或者终身不能完成。第一种状况是半途而废,归结于人性,归结于制度设定。第二种终身完不成归结为制度设定,归结于自身突破。
我应该属于第二种,至少目前从未泄气,这当然处在我的年龄阶段尚有可为,我经常拿褚时健、终身学习来激励自己,让自己内化掉年龄不算问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渐长,身体状况的细微感受变化,心理的变化都在影响着对于这个道理的认可。在体制设定上,当然不能让很多人达成这一目标,最好的状态就是让人看到这一胡萝卜,充满希望,在“不出格”的努力下奔向胡萝卜,却不想让其得到。这样才能使得整个国家长治久安且向前推进。在个人突破上,其实也并不违反体制设定,你做出了常人不能的突破:你“创造”出了很多“功绩”,你自然在维度上超越诸多普通人,而高纬度的你按照普通人的要求生活,那财务自由岂不是招之即来,到时仅仅是你想不想的问题罢了。
去年在日记里不要脸的提过两次目标1000万,写出来的次数并不多,可总在想,而且在想到时往往出现沮丧之情:收益的速度太慢了,何时才能达到。
华尔兹房产的问题当头棒喝,千禧龙房产的问题过度保守,这都反映出自己的一个很大的问题,遇事并不敏感,不能当机立断,不能快刀斩乱麻,不能大开大合,过于保守安逸,逃亡于文学,假装高尚,假装文艺,假装不喜欢金钱。像一块老肉,推不动,嚼不烂。这算哪门子社会精英,哪有一点财务自由的模样。
财不入急门,这句话含有哲学上的道理,很多事情都在不刻意中所得,越是刻意反而不得,讲的是心态。心态起伏不定,事难成。其实在股票投资上,我总以为建立了程式投资可以消除掉很大一部分人性的起伏不定,觉着心态岿然不动就如同不刻意所求钱财,这点的认知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还是着急的。着急钱财的增长:看到账户浮盈创新高,心情难以自制的控制,那真是很难控制啊,比起亏损来更难平稳。而在看到亏损,简单计算出(不经意的就去计算,完全不受控制,这真是见鬼了)本年亏损,就想着何时达成目标之类的。更别说看到同事动不动就高收益率的刺激了。真的没有当回事吗?那可都是明晃晃的真金白银呀。心态的控制注定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心态不好,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做好的。
我还是要把年限拉长拉远,1000万虽然多,可也没有像以前谈到时心里莫名的“激动”了,这肯定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也许是倒退),说(想)的多了,也就很快做成了。这是我一直相信的。至于为何收益增长的不快,何不把它理解成资金的累积阶段,厚积薄发阶段,还要想到这些钱我又不用,随他在外闯荡吧。又想到自己的美好生活:我照旧开心跑步、照旧厌烦上班、照旧能够看很多思想、照旧有喷香的茶水喝,而这个世界又有如此多的我不需要的东西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