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艳雪
我的小学和初中美好时光是在头台学校度过的。我的整个小学阶段老师如走马灯似的频繁更换,印象深刻的老师和同学都寥寥无几。
进入中学后,父亲成为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也成为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教师之一。那时我的父亲是学校副校长兼教务主任。因师资匮乏他还兼带初二,初三的语文课。父亲工作认真,生活简朴。他连年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管理者却从不张扬,很受师生们爱戴。我们学校虽然偏远但在父亲的带领下年年中考成绩在整个西湖学区都是遥遥领先。即便这样每年能走出村庄升入高等学府的学生依旧寥寥无几。那时县城一中只收一个农村班,而就近的西湖高中校风学风又实在太差。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进入优质高中,父亲又亲自去附近的125团一中反复沟通对接。终于125团一中同意接纳我们去那里参加中考并按成绩录取。第一年我们参加考试的十几名同学全部以高分考入125团一中。自此头台学校的学生源源不断地走入125团一中,从那里考上大学,改写了无数学子的人生,也改变了很多家庭的命运。我的父亲却从未因自己为当地百姓做出的巨大贡献而居功自傲。我们也从未因父亲的职务,荣誉和值得称颂的口碑,获得过不一样的特殊关照,倒是因为家里劳动力匮乏,我差点因此退学。记忆中父亲下班回家后会带着我们一起下地干活。每逢周末也常常会有老师和同学来我家地里去帮忙。劳动结束后,父亲总会拿出家里最丰盛的美食和书籍去款待他的学生和同事。以至于到现有学生和同事们提起父亲都会念念不忘当年父亲的慷慨以及渊博的学识,念念不忘是父亲为他们走入高中进入大学创造了难得的求学机遇。
父亲的课堂是严肃又活泼的。课堂上父亲会把晦涩难懂的鲁迅的文章讲得精彩有趣 他讲孔乙己人物形象。从“排”出九文大钱到后来的“摸”出四文大钱,他让同学们表演展示“摸”、“排”这两个动词体会作者对孔乙己内心的窘迫与现实的心理变化。在教学文言文方面,父亲善于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理解古文含义并抓住重点引导学生熟读成诵。父亲的语文课成了我们的最爱。 或许有人会说父亲给女儿当老师,女儿会不会有压力?其实我想说的是没有压力那是假的,但这些压力似乎都被父亲巧妙地规避过去了。课堂上父亲很少提问我。印象深刻一次提问,还是在冬天的一个早晨。第一节语文课老师要抽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背诵情况。因头一天回家根本没有复习,我想父亲一定是看在眼里来。我赶紧拿起书本,匆忙地背了起来。约莫两三分钟后父亲提问到我了。庆幸的通过短暂背诵,我还是很流利的背诵下来了。后来我想,或许父亲大约判断出我能背诵下来了吧!亦或许不是。不过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此我在语文学习上再没偷懒过。
我的父亲在工作之余似乎没有其它特殊的兴趣和爱好。阅读和劳动应该算是父亲毕生的兴趣爱好。彼时,我生活的村庄遥远而闭塞。每到寒暑假或是周末,我的父亲总会抽空骑着自行车去125团新华书店逛逛。父亲常常会买一些书回来,有时他会给老师们稍一两本书,有时会给学生带一两本书,如果他们都不需要,父亲就会把书本留下来自己阅读。父亲的书柜里有工具书还有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父亲买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选集。父亲的这些书籍不知不觉就成了我少年时期打开书本看精彩世界的最佳读本。提起劳动,没有人喜欢,但这却成了他毕生的热爱。记忆中春夏秋冬父亲没有闲下来过。如果说当年他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而不辍劳作,那么退休后理应安享晚年了,他却成功的把我的母亲赶出厨房,承揽了家里家外所有的劳动却乐此不疲。我想没有人天生热爱劳动,父亲一定是深深爱着我们,爱着我的母亲,久而久之劳动就成了父亲的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