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在公司管理上,笔者时常会遇到一些用人方面的烦恼。比如,好不容易相中并培养出一名技术人才,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他个人并未将心放在工作上,不管如何去完善激励机制,怎么也改变不了他对工作的懈怠。了解后发现,原来这个员工熟悉工作后,发现对这项工作并不感兴趣,与其志趣相佐,因而得过且过,一门心思把精力用于发展个人的爱好上。但是,要把他调换到喜欢的岗位,意味着公司要增加大量的成本,而且还不利于公司一时的正常运作。
最近,公司里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消除了笔者的这一烦恼。公司里有一名文学爱好者,适应了自己的岗位后,只将本职当成谋生的手段,工作中创新不足,但也不出大事。为此,笔者大为苦恼,公司的发展,需要的是那些敢干、敢想、勇于创新的员工啊。面对这样一名一门心思扑在个人爱好上的员工,让笔者有着大大地挫折感。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该让员工尽心尽意地为公司贡献力量,笔者对有“外心”的员工却一筹莫展。然而,今年那小伙子出了一本散文集,成为了社会名人。如此一来,公司竟也沾到不少光,特别是在文化宣传上。
这件事令笔者的用人观发生豁然开朗的改变。在奥运会的历史上,俄罗斯著名摔跤选手卡列林是一位连续三届的奥运会130公斤级古典式摔跤冠军,被誉为“世界上最强壮的男人”。但就是这样一位摔跤冠军,在他成为运动员之前却是一名喜欢在街头打架闹事的小混混。上学时,卡列林差点把一个同学打死,学校为此勒令他退学,在父亲的苦苦哀求下,他虽然保住了学籍,却屡教不改,最后发展到常跟一些不良社会青年打群架的地步。在他16岁时,又犯事了,学校将其开除。此时,有一位摔跤教练发现了他,将其收到门下,并最终让他参加了国家摔跤队的选手选拔。结果,打架让他打出了成绩,打出了好前途。
笔者认为,企业用人也该如此,如果能将一个人的爱好进行适当引导,在成就企业的同时,也注重成就你的每一名员工,即使不是职位的升迁,员工个人爱好的发展,说不定也能为企业带来意外的价值。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学会从员工的爱好中看到隐藏的价值含量,而不应一味地去改变他。诚然,员工忠于你的目标固然重要,但笔者想,企业生存绝不仅仅限于这一个目标,企业是社会的一个有机体,在允许的范围内,企业若能给员工提供实现个人理想的机会,那么员工最终获得的个人成就,也可能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无形的重要资源。
网友评论